花五分钟看看,《6个穴位按摩》配高清图,一个穴位巧治小毛病
位置: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的中点处。
取穴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或侧伏位,安眠穴位于项部,当翳风穴和风池穴边线的中点。
生理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和头夹肌。皮肤由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双重分布。头夹肌由第二颈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到配。
功能主治:失眠,头痛,眩晕,心悸,癫狂。
艾疗操作:直刺0.5~1寸。艾灸3-5壮,或直接灸5到10分钟。
按摩操作:用双手中指指端按揉2分钟。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
瘈脉穴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至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取法:正坐或侧伏,于耳后发际与外耳道口平齐处取穴。
解剖:本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耳后肌。皮肝由耳大神经的耳后支分布。皮下组织后,除颈丛的耳大神经的分布外,还有耳后动、静脉经过。针由皮肤穿皮下筋膜,该处无深筋膜,所以直入耳后肌,该肌由面神经的耳后支支配。
功能功用:熄风解痉,活络通窍。
主治病症
头面五官科疾病:耳聋耳鸣,视物不清。
消化系统疾病:呕吐泄泻。
神经系统疾病:小儿惊痫,惊恐,瘈疭。
其他疾病:头痛等。
刺灸法::
1、平刺0.3-0.5寸,局部酸胀。
2、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
3、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或用灯草灸。
上明穴中医针灸穴位之一,隶属奇穴。
定位:在额部,眉弓中点,眶上缘下。
解剖:在眼轮匝肌中,浅层有眶上神经分布,深层有面神经颞支和额动脉分布。
主治:目疾。
操作:轻压眼球向下,向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提插。位置位于面部,眉弓中点垂线,眶上缘下凹陷中。
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位,闭目,眉弓中点垂线,眶上缘凹陷中取穴。
作用:明目利窍。
主治疾病:角膜白斑、屈光不正、视神经萎缩。
刺灸法:轻压眼球向下,向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
注意事项:本穴针刺时不宜提插捻转;禁炙。
承光穴承,受也。光,亮也,阳也,热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进一步受热胀散。本穴物质为五处穴传来的凉湿水气,至本穴后进一步受热胀散,如受之以热一般,故名。
〖承光穴意义〗膀胱经气血在此进一步受热胀散。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水湿含量少。
〖运行规律〗吸热后上行于通天穴。
〖功能作用〗疏风散热。
〖人体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治头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注意〗承光穴经书列为禁不可灸,其理与五处穴不可灸相近,原因在于本穴气血由五处穴提供,水湿成份比五处穴更少,施灸只能熬干穴内地部之水,所灸之热则内传于颅脑并使之受损,故列为禁灸。
后溪穴后溪穴位于微握拳,第5指掌关节后尺侧的近端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具体在在小指尺侧,第5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小肠经上穴位,输(木)穴,主治头项强痛、腰背痛、手指及肘臂挛痛等痛证;耳聋,目赤;癫狂痫;疟疾。
穴性
输穴;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位于:手太阳小肠经。
操作
直刺0.5~l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临床运用
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耳聋、精神分裂症、癔病、角膜炎等。配天柱主治颈项强直、落枕;配翳风、听宫主治耳鸣、耳聋。
实用小技巧
对于长期在电脑前工作或学习的朋友,每过一小时把双手后溪穴放在桌沿上来回滚动三到五分钟,可以缓解调节长期伏案以及电脑对人体带来的不良影响。
任脉穴
任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毛部,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向上经过关元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穴),再上行到达下唇内,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
古文释义
任脉最早记载于《黄帝内经》素问篇,据《素问·骨空论》记载: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①,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②,至咽喉,上颐③,循面,入目。
释义
①中极之下:中极,穴名,在腹正中线脐下4寸。②关元:穴名,在腹正中线脐下3寸。③颐:指下颌部,即承浆穴。
症候主治
此经腧穴通过针灸主要配合治疗少腹、脐腹、胃脘、胸、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症和相应的内脏病症,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可治疗神志病症。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养生中医说,每天分享中医知识!觉得我的文章对您有帮助,可以点击右上角的红色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