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打、按揉好多年,竟然因为没找准穴位而白忙活?

文 / 陕西科普
2019-05-25 13:02

对于非科班出身的中医「学生」(俗话称中医小白),我们总想借助一些中医的外治手法来调理身体(不想依赖药物嘛),例如艾灸、刮痧、点揉、按摩、敲打……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想靠自己来调理的决心越来越大,「健康自救不求人」嘛,这是很好的品行和觉悟。

然而,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搜集多方信息,认认真真地坚持自己调理,效果却不是很大,甚至微乎其微,不知道效果在哪里。

下面这些情况,你有没有亲身体验过呢?

01 特意买了中医院校的中医学教材,信任这权威的取穴方法,然而,看到一些专业名词,就会一脸懵啦~

这里我们参考的教材是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的「十二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

敲打、按揉好多年,竟然因为没找准穴位而白忙活?


看上图,如果只看插图,小海穴好像挺好找的,但一看文字,就不懂了。

看肩贞穴,会不会有疑问肩胛区是在肩背吗?腋后纹头是在哪里?


敲打、按揉好多年,竟然因为没找准穴位而白忙活?



教材的取穴方法固然权威可靠,但这需要学习者掌握《正常人体解剖学》的知识,知道针灸学的一些方位名词,而且针灸学的方位名词跟解剖学的方位名词又不同。

02 除了难理解教材,中医小白还容易陷入「死读书」的泥潭

比如教材上说的中脘穴定位:在上腹部,脐中上四寸,前正中线上。

假设我们已经知道了指寸定位法中的一夫法(横指同身寸)取穴——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四指并拢,取中指横纹为平行线,四指并拢的宽度为三寸(有些人还忽视掉「取中指横纹为平行线」这个重要的点)。

那么我们三寸再加拇指一横指就是四寸了。这样就能找到中脘穴了。

然而,这种方法也可能出错,试想一下,每个人的腰身比例是不是都不一样?有些人腰细上半身短,下半身长,比例非常好。有些人却腰部比较长,腰身比例没那么完美。

这样我们的肚脐位于腰部前方,自然也是受腰部长短的影响而影响到取穴的准确性啦。


敲打、按揉好多年,竟然因为没找准穴位而白忙活?

所以这样看,是不是说中脘穴在脐上四寸也不对呢?当然啦,取穴并非只有一种方法,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变通一下,用另一种取穴方法来取中脘穴。

我们知道胸骨的最下方骨头与肚脐之间的连线为八寸,那么,这连线的中点不就是四寸了吗?这样可比脐上四寸来取穴更方便、更准确一些。

03 按揉了那么久的足三里和合谷,竟然没感觉到酸麻胀痛

足三里是养生大穴,几乎所有关注中医或者养生的人都知道这个穴位,不论是胃痛、腹泻、消化不良等胃肠疾病,还是失眠、痴呆、头晕等神志病,还是下肢痿痹、脚痛等腿部不适,都可以用到足三里。

合谷也一样,是很多疾病的主治穴位。头痛、眼睛痛、牙痛、流鼻血、耳聋等头面五官疾病,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连经闭、滞产等妇产科病证,都可以在合谷穴上治疗。

但是,多年以来按按揉揉、艾灸,你是不是没有明显的效果呢?

合谷穴按到那块肉上?足三里按到骨头上面去了?或者按到外侧肌肉去了?

这两个穴位按揉的时候,会有明显的酸麻胀痛的感觉,如果你从来没有,可能是按错了,白费劲了!

来看看路新宇老师跟我们讲解的取穴方法:

敲打、按揉好多年,竟然因为没找准穴位而白忙活?


三步找准足三里

按揉前,保持屈膝状态。

① 找到起点:膝关节下方外侧的凹陷(外膝眼);

② 明确距离:外膝眼下四指宽,注意一定是以中指横纹取的四指宽度;

③ 定经纬坐标:外膝眼下四指宽与小腿正中央的骨头外一横指(拇指横纹)交汇处,骨头与肌肉的缝隙里。 注意,这里的关键点是「骨头与肌肉的缝隙」。

两步找准合谷穴 敲打、按揉好多年,竟然因为没找准穴位而白忙活?


请看此图

取穴前,保持虎口向上的姿态。

① 找好起点、终点:在食指的掌指关节(手掌上和手指相连的关节),图片偏右边的黑点处为A点,偏左边的为B点(大拇指向后延长线和食指向后延长线之间的交点)

② 取中点:A点和B点中间,骨头和肌肉的结合部就是合谷穴,注意,这里的关键点是「骨头和肌肉的结合部」,不是那块肌肉。

▽▽▽

这样一看,足三里和合谷穴是不是都很好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