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针灸名家针法经验——王乐亭十二透刺法

文 / 健康鲜橙
2020-12-31 18:14

非主流针灸

传承针灸

一、透刺法的作用与特点

1、一穴贯两经(或数经)沟通经气:用一根针刺人某腧穴,得气后,即可通过手法,引导经气流行,感传之所及与针刺的深度、手法的强弱密切相关。当透刺到另一腧穴时,再行手法,使之得气,针芒所向则气至病所,这样两经的经气就会沟通交融。

若病在阴,即可从阳引阴;若病在阳,犹可从阴引阳。有时也可根据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而采取相近而又可能的穴位透刺。例如王乐亭老医生治疗便秘时,往往从阳陵泉透刺至足三里,以木疏土。由于两经的经气交融,气血得以流通疏峻,可以加强治疗作用。有时在透刺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两条以上经络,其治疗作用就更加广泛和明显。

2、一穴担两穴,免伤卫气:针刺某一腧穴,必然要经过皮肤、肌肉而至筋内或深人脏腑近处。所谓透刺又与一般沿皮刺有所不同,进针深、刺激重,由于补泻手法的实施而达到一定的治疗作用。然后,凡用毫针刺破皮肤,在表之卫气必然受损伤,若为三棱针刺破,非但伤气而且耗血,正如《素问·刺要论》所说:“.......是故刺毫毛腠理勿伤皮,皮伤则内动肺......。”所以,针刺一穴而从皮下深处透至另一穴,这样起码减少刺破另一处的皮肤,即能免伤皮卫之气,又能够达到针刺两穴的治疗效果。

二、十ニ透穴方

1、十二透穴方的形成与组成:关于“透穴”,一般在针灸临床上用之较少。王乐亭老先生本人在五十年代使用的也不多。到了六十年代初期,王乐亭老先生所惯用的透穴方已基本形成,先是肩肩髃透臂臑以舒利肩部关节;曲池透少海,以舒利肘部关节;合谷透劳宫,以舒利掌指部关节;阳陵泉透阴陵泉,以舒利膝部关节;绝骨透三阴交,以舒利踝部关节;丘墟透申脉,以舒利踝部关节或矫正足内翻畸形。

上述透穴可根据病情的需要,选用一个或数个。以后在不断的实践中,他将透穴逐步系统化、规格化,大约在1962年左右オ把“十二透穴方”定型下来,其组方如下:(1)肩透臂臑、(2)腋缝透胛缝、(3)曲池透少海、(4)外关透内关、(5)合谷透劳宫、(6)阳池透大陵、(7)环跳透风市、(8)阳关透曲泉、(9)阳陵泉透阴陵泉、(10)绝骨透三阴交(11)丘墟透申脉、(12)太冲透涌泉。

其中以(1)(3)(5)(7)(9)(11)组穴为主穴,其余为配穴。主穴的功能即在于舒缓、柔润和滑利肩、肘、掌指、髋、膝、踝部关节。

2、十二透穴的临床应用:关于透刺的功用已如上述,正是因为其作用量与刺激量较强,所以作为系统的配方和常规治疗时,就应掌握好适应症,特别是要根据患者的体弱等情况具体运用。

(1)、十二透穴方主要适用于中风后遗症半身不遂,病程超过半年以上,而且关节筋脉拘急挛缩者。治疗时,若见语言蹇涩者,加风池透风府;肩凝不举者,除选用腋缝透胛缝外,加肩髃透极泉;若见足内旋外翻同时存在者,除丘墟透申脉外,加商丘透照海;若见足下垂者,改用解溪透中封。

(2)、也可用于痹证日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者。透刺后可以加灸,以助温经散寒,温养气血。

(3)、对于小儿麻痹后遗症之足下垂者,也可使用。膝部肌肉麻痹者,加用犊鼻透膝关;踝部麻痹者,加用解溪透中封。

(4)、对于脑炎后遗症之出现肢体关节拘挛者也可使用。若出现双侧肢体拘挛,则左右侧交替施术;若后遗呆痴、傻哭等症者,可加百会透囟会(沿皮刺)、风池透风池。

(5)、尚可用于脑外伤后遗症,出现半身不遂、肢体瘫痪、筋脉拘急、关节孪缩等症。

3、该透则透,透之务必得法:《素问・刺要论》说:“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不及则生外壅,壅则邪从之.......”所以,王乐亭老先生认为该透则透,不该透绝不可透。例如刺内关穴,他要求仅刺五分,不可再深,再深就会“过其道,过之则内伤”。然而在透穴时又要内关透外关直达对侧皮下。经确定为透刺的适应症,务必透之得法。所谓透之得法,其要点有以下三方面:

(1)、掌握好适应症:摸索透刺法时,开始主要针对病程日久、病情顽固、难以治疗的瘫痪、半身不遂、关节拘挛等症。

(2)、正确理解透刺的功能:王老先生认为:气主骨(关节),血主筋,气血凝滞则筋骨失利而拘挛。所以,透刺的功能主要是通经活络,调补气血,舒筋利节。同时,透刺的穴位也多选在患侧、患肢或关节周围。

(3)、补泻手法要适宜:运用透刺时,虚实补泻一定要掌握好。因为透刺比一般针刺的作用量和刺激量要大,如果补泻不适宜,反而更伤气血,所以在体质比较虚弱或为虚证时,应当在进针之后首先使之得气,然后再透刺到达对侧穴位;如果体证证实则可进针直达对侧穴位,再候气、得气施行补泻手法。对于这两种透刺方式,切莫疏忽大意。

总之,王乐亭老先生在继续传统的针灸技术的基础上,把透刺的方式系统化、规格化,并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配方,适应范围也比较广泛,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