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皇甫谧,人称针灸鼻祖,我为家乡灵台代言

文 / 乐途旅游网
2019-05-13 12:21

hi,未来的朋友,你们好,我是来自东汉时期的皇甫谧,家住安定郡朝那县,也就是现在的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我想,你们大多数人肯定都不认识我,毕竟我这个老头实在太老了,老得都不知道今夕是何夕。

图说:皇甫谧像 摄影/清风视界

我这一生,幸也不幸

我出生在东汉名门望族,到了我这一辈时,很不幸家道中落,出生后又没了母亲,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无奈之下,我过继给了叔叔。都说没有亲妈的孩子早当家,我好像是个例外,打小我就淘气得很,也厌恶读书,二十岁青年了还整天游手好闲。

图说:与历史巨人同框 摄影/漫悠旅行

见我不知悔改,叔母恨铁不成钢,看着抚养我长大的叔母难过,我决定痛改前非,从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都在农耕和圣贤书上。日积月累,肚子里稍微有点墨水,我便开始了漫长的撰稿之路,用今天的时髦词来说,我也是一名自媒体人。为了方便读书写作,我在离家不远处的山上搭建了一座草庐,白天下地干活,晚上就在茅草屋里借着月光创作,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粉丝们为了纪念我,索性把这个不知名的小山取名为书台山,灵台八景之一的“书台月朗”因此而来。

图说:换一个角度看文化园 摄影/漫悠旅行

在不惑之年,我被疾病缠上了,病情每况愈下。44岁那年,我又染上了风痹症,经常关节疼痛难忍,以致左腿关节变形,左脚变小。病痛让我难受不已,那以后我便开始研究医道,三书五经也换成了一沓又一沓的医学著作。经过长期的摸索,我已经初步掌握了治病技术,于是我给自己开了些中药,又在身上扎了几针,奇迹出现了,我的身体竟然好了起来。为此我还感慨道“夫受先人之体,有八尺之躯,而不知医事,此所谓游魂耳! ”这以后,我坚定了学医悬壶济世的决心。

图说:文化园风光 摄影/漫悠旅行

我开始研究医学,很快我成了方圆百里小有名气的医生,我以身试针的那根针被大家称为“神针”,而我也被百姓称为“黄土医圣“。后来,我还历经十多年编撰了《针灸甲乙经》,书里系统考证并整理了针灸的穴位,对349个穴位的别名、部位、取法、何经所会、何经脉气所发、禁刺、深度、留针时间都作了具体的阐述。并对针的长短、粗细、名称、适应症都作了规范,将针的数量规范为九个,集中了针灸的精华。据说,《针灸甲乙经》问世引起了很大轰动,唐代将其列为太医院学习和考试的内容之一,朝鲜、日本等都以《甲乙经》作为学医的必读教材,并用针灸为人医病。这本书影响之大,远远超出我这一介草民的想象,自那以后,我又多了一个封号,人称“针灸鼻祖”。

图说:长廊里的故事 摄影/漫悠旅行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朝廷邀请我去当官,这对于一向清心寡欲的我来说,真是不小的麻烦,用你们现代人的话来说就是人怕出名猪怕壮……后来的几年,朝廷还是不甘心,先后七次召唤我,但全都被我装病推辞了。我并非标榜自身清高,只是心之向往乃采菊东篱下,悠然向南山罢了。这就是我,一个稀奇古怪的老头。我一直觉得自己的一生平凡无奇,但我的家乡灵台对我倾注了太多的爱。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尚且如此,何况我这个文人。这一次,请允许我为自己家乡代言,让我以一个导游的身份,带你们去灵台感受浓郁的养生文化。

图说:花团锦簇 摄影/漫悠旅行

家乡如此厚礼,我受之有愧

首先,请随我来到皇甫谧文化园,这是乡亲们为了纪念我专门修建的,整个园区依托着我生前的墓葬而修建。这个文化园北面是主干道,中间是文化园区,南面是我的墓葬区,由北向南,沿中轴线依次有牌坊门、阙门、神楼、献殿、纪念馆、东西侧殿、墓冢。整个园区很大,也出奇的安静,一如我沉静的内心。

图说:皇甫谧纪念馆外观 摄影/清风视界

神楼是座塔式建筑,总高度18.3米,里面是穹窿状。这座矗立在中央的石碑采用中国传统碑刻工艺,碑首浮雕螭龙,碑座为覆仰莲瓣纹须弥座,碑身两面分别为:“中国针灸鼻祖皇甫谧”和“皇甫医哲,万世景仰” 的题辞。其实,我真觉得自己所做微不足道,但家乡给了我如此之高的评价与礼遇,实在是受之有愧。

图说:“中国针灸鼻祖皇甫谧”题词 摄影/鲍子文

纪念馆中有我的正面坐像,高5.69米,重132吨,对于这个塑像,我还是很喜欢的,安静从容,是我的真实写照。我身后的屏风上雕刻有《针灸甲乙经序》,两侧墙壁上还用大理石制作了累诏不仕和以身试针的巨幅浮雕。这里用一本书两个小故事把我整个人生高度浓缩,可见文化园之用心良苦,再次感谢!还有其他几个馆,也都是围绕我的一生来讲述,我就不一一赘述了。

好的 养生之术,就是卖瓜我也要夸

我能成为网红,是因为针灸。很多人不了解针灸原理而害怕接触,其实,针灸是非常好的养生之术,请允许我当一回王婆卖一回瓜。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疗法其实是疏通经脉,防病治病的重要方法,针法从远古时期的“砭而刺之”发展而来,灸法从“热而熨之”发展而来,其历史长着呢。

图说:针灸疗法 摄影/漫悠旅行

当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妨跟着我去国医养生馆看看。该馆坐落在风景秀丽的荆山脚下,每日吸着天地之灵气,是一所集中医治未病、理疗、养生保健、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医养生机构,面积不大,但胜在小而精,不少外地人还慕名而来呢。来这里,最主要的是体验神秘的针灸,问及谁出来体验,大部队噤若寒蝉,一位60岁的自媒体人,人称姥爷,自告奋勇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于是,一排针先后插入了他的腰上,技师还摸着针在晃动,看着一排明晃晃的针,还时不时动几下,在场的女生吓得花容失色,男生们也是大气不敢出……问及是啥感受时,姥爷笑嘻嘻地说“一点也不疼”,还给大伙摆出一个调皮的手势,这个动作瞬间扫除了所有人的不安。

图说:姥爷体验针法 摄影/漫悠旅行

阿龙是个小鲜肉,在大伙的力劝下,乖乖躺了上去,只见技师拿着艾灸棒在他的腰部有规律的来回转,还时不时问询温度与皮肤接触的感受。眨眼功夫,艾草的清香便弥漫在这个小屋的各个角落,闻之,神清气爽……原本趴着的阿龙,突然一抬头做出卖萌样,逗得大伙捧腹大笑。

其实,艾灸真是不错的养生之术,与西医不同的是,一个见效快,一个是文火,容不得半点着急,需要时间来调理。养生嘛贵在“养”,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养生药膳宴,我都哈喇子直流

在我看来,“养生之道贵在食疗,饮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病相害,若得则益体,害则成疾,谷肉果菜,食养尽之”。今日我做东,请大伙去我的家乡灵台品尝一下“皇甫养生药膳宴”。

图说:灵台黄牛肉 摄影/漫悠旅行

该药膳宴采用灵台出土的最平常的米、面、蔬菜、水果、杂粮等原材料,结合我的养生理念,与相应中药材配伍烹制而成,制作过程中严格把握精、粗、细、素、色、味、形、香等方面的合理搭配,力求膳食达到营养平衡。整个药膳宴包含的菜品很多,每一道菜都可以用精美来形容,先从视觉上就给人美感,从而产生愉悦之情。

图说:金玉满堂 摄影/漫悠旅行

“家乡小人参”只有女生手指大小,全身透亮,头部还“扎着”一个绿色的小揪揪,活脱脱一个小人精。看这水灵灵的模样,真是我见犹怜。这是用灵台特产之一白萝卜烹制而成,吃上去很清爽。

图说:家乡小人参 摄影/漫悠旅行

“太极杏仁羹”实在是太美了,整个汤面巧妙地被一白一绿两种颜色分为阴阳两仪,这吃的哪是美食,分明是文化……这道匠心独运的汤是用灵台传统特色水果牛心杏制成,因其外形像牛心而得名。用勺子去拨动还有粘稠感,得稍微使点劲,像是打太极一样,才能让汤汁跟你走呢,吃上一口,满嘴都是浓郁的杏香,回味无穷。

图说:太极杏仁羹 摄影/漫悠旅行

“灵台蒸鸡肉”是用本地农家散养的土鸡蒸制而成,这道菜很考验厨子的耐心,得先把土鸡处理干净了,剁成小块,再把用各种调味料“打扮”后的麦面和成糊状,接着用这糊状麦面把鸡肉层层包裹。别以为这就完事了,鸡肉下面还得铺上一层经发酵后的白面擀成的面片呢……就这样,一层面皮,一层鸡肉,周围再堵一圈面棒,最后,用旺旺的柴火来蒸……一开盖,扑面而来的金黄和奇香,看这色泽,闻这香气,就连我这个糟老头都哈喇子直流呢,这谁能顶得住啊。

图说:蒸鸡肉 摄影/漫悠旅行

“四喜手工面”也称“福禄寿喜”面,白色面用纯精粉做的、绿色面用绿菜、黄色面用蛋黄、红色面用肉食动物的血……不仅如此,灵台手工面的做法还尤为讲究:得用碱和水、水和面、面揉搓成絮成团,盘起等着面回性。如此反复多次揉搓,然后擀薄如纸,细切如线,水滚下锅,捞到碗里兑以做好的鲜汤再来吃……这道面具有“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的特点,素有“下在锅里莲花转,捞到碗里一根线”的美称。

图说:四喜手工面 摄影/漫悠旅行

“捞汁秋葵土豆泥”也是美色诱人,整个造型像是一盏圆形的灯,里面是软糯的土豆泥,上面被星形的秋葵覆盖得严严实实,如此美,估计大家都不敢动筷子了……整个药膳宴的菜包括凉菜、热菜、小吃等,多达几十道,每一道菜都极其讲究且各有功效,我就不一一列举了,看你们那口水流得,快敞开肚皮使劲吃吧。

图说:捞汁秋葵土豆泥 摄影/漫悠旅行

从自然人文景观,到养生之术,再到人见人爱的美食,我的家乡全都有……我叫皇甫谧,来自东汉的古怪老头,人称针灸鼻祖,我为家乡灵台代言,欢迎大家来我家乡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