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远红】预防性早熟,饮食有秘方!
广东省人民医院营养主治医师 负责老年病研究所内分泌科、心内科、肾内科及消化科病区的营养会诊 熟悉各类疾病的营养治疗,擅长:糖尿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心血管病、脑血管意外置留鼻胃管管饲、胃造瘘术后等患者的营养治疗和咨询
文章来源:《粤营养越健康》
编辑:李真
校对:粤营养团队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近年来有关儿童性早熟的新闻接连不断,患病率不断攀升,全国大概有53万的儿童性早熟的孩子。不少家长都忧心忡忡,那么究竟什么是性早熟?性早熟与饮食有什么关系?
什么是儿童性早熟?
正常情况下,女孩10-12岁左右,男孩12-14岁左右进入青春发育期。儿童性早熟是一种生长发育异常,表现为青春期特征早出现,具体医学定义为女孩在8岁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女孩出现乳房发育,男孩出现睾丸增大)。
性早熟对儿童的危害
01 由于过早发育,性早熟的孩子身高会先“高”后“矮”,最终造成成人后身材的矮小。 02 第二性征出现,会让孩子产生心理负担,出现一些焦虑、恐惧、自卑等情绪,甚至产生心理扭曲。
预防儿童性早熟,关键在于早发现
一般来说,女孩子在9-11岁,男孩子在11-13岁的时候,会迎来蹿长期。
如果女孩子9岁之前,男孩子11岁之前,就表现出“长势惊人”的情况,一年能长10多厘米,比同龄的孩子高出一截,或者出现第二性征,那么家长就要警惕了,因为这多半是性早熟的表现。
儿童性早熟与饮食有什么关系呢?
01
红肉类、甜饮料、保健滋补品是儿童性早熟饮食可能的危险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儿童时期动物蛋白的摄入可能与青春期早期启动有关。国外一项前瞻性的研究表明每天吃2次红肉的女童初潮年龄提前的可能性是每周摄入红肉小于4次女童的1.64倍(HR=1.64,95%CI:1.11-2.41)而每周摄入>1次金枪鱼或沙丁鱼女童月经初潮年龄较晚的可能性是每月摄入<1次金枪鱼或沙丁鱼女童的0.62倍。一项深圳市6122名4~10岁儿童性早熟现状的调查显示,性早熟组儿童摄入饮料、保健品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这可能与饮料含有较高的能量以及保健品中含有某些类似激素样的化学物质有关。
02
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谷物,是儿童性早熟饮食可能的保护因素。 膳食纤维可能通过抑制雌激素结合物的解离、增加粪便雌激素排泄等机制影响机体雌激素水平进而影响青春期发育。
03
钙剂和维生素D的补充 对于骨矿含量和骨密度低于同龄儿的性早熟患者应及时给予足够的钙剂和维生素D治疗。每天应补充钙剂500~600mg,维生素D200IU,其余部分可从日常饮食中摄入。
04
推荐改善膳食习惯,按时吃早餐,减少晚餐的食物摄入量,减慢进餐的速度,减少高热量、油炸、膨化食品的摄入,增加食物种类等,来帮助控制体重并预防性早熟的发生。
儿童如何健康饮食?
参考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评估膳食结构及摄入量是否达到标准。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的食物份量适用于中等身体活动水平下8~11 岁儿童。一份食物是多少?
1份米饭=约半碗米饭(3.3寸碗口)
1份馒头=中等身材成年女性的拳头大小
1份蔬菜=中等身材成年女性的一把或双手一捧
1份水果=半个中等大小的苹果、梨
1份瘦肉=中等身材成年女性的手掌
1份大豆=中等身材成年女性单手一捧=2杯豆浆=半小碗豆干丁
1份油=1个家用瓷勺
1份盐= 6克食盐
总体来说,“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才是预防儿童性早熟的不二法宝,家长要从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生活习惯开始。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2015).中华儿科杂志,2015,53(6):412-418.
2、朱铭强,傅君芬,梁黎,等.中国儿童青少年性发育现状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42(4):396-402,410.
3、罗交,杨明喆,段若男,等. 成都市儿童青少年肉类、奶类及锌的摄入状况与青春期发育的关系.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46(5):726-731.
4、杨挺,王明欢.儿童性早熟与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6,31(7):1510-1512.
5、顾秋云,谢璐遥,沈秀华. 饮食与儿童性早熟的研究进展.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20,06:642-644+688.
6、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膳食指南2016,人民卫生出版社
7、Jansen EC ,Marn C, Mora -Plazas M, et al. Higher childhood red meat intake frequency isAssociated with earlier age at menarche.JNutr,2016,146(4):792-798.
8、邓英华,冯承芸,牛丽,等.宝安区4~10岁儿童性早熟现状调查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1):1723-1725.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