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脑鸣耳鸣的治疗你走了多少冤枉路?

文 / 检控说健康
2020-04-14 16:05

咨微:ydkl001

脑鸣耳鸣患者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到处看了那么久都没有效果?”,“为什么我吃中药吃了几个月有点恢复,但是一断药就会复发?”。脑鸣耳鸣真的难以治愈吗?其实并不是的,下面就来看看你到底走了多少冤枉路吧。

耳鸣脑鸣属于功能性疾病非其器官性病变,西医仪器检查一切正常。很多患者无法长期忍受脑鸣耳鸣,从而引发焦虑、抑郁、头晕、头疼、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等症状,时间久了还会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

前几年刚不久,西医才承认有了脑鸣的存在。之前对耳鸣脑鸣的情况统称为耳鸣,采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常用的谷维素、维生素等,是根本起不到治疗效果的。

很多患者又该问了,“我在当地也看了很多中医,都没效果。你们为什么能治?”;为什么?经验,经验问题包括所有,经验包含对脑鸣耳鸣病因的辩证,又表现在药方的纂写与开据,同时药物的剂量也是重中之重。

中医学认为,脑鸣的发生多因肾虚、心脾两虚致脑髓失养,或因火郁、痰蒙、气滞、瘀阻致清窍被扰所致,其中肾虚脑髓空虚为主因。肾藏精,主骨生髓。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脑为髓海,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

1. 年纪大功能性衰退而引起脑鸣的

2. 先天禀赋不足从而引起脑鸣的

3. 外伤从而造成耳鸣的

4. 药物损伤从而造成耳鸣的

5. 生活不规律等原因造成身体亏虚从而引起脑鸣的

6. 精神压力过大,长期熬夜,情志不舒展从而造成脑鸣的

再者,以脑鸣举例。从中医来讲,虚症常见的辩证有:肾精亏虚,阴虚阳亢,心脾两虚等;实证常见的辩证有风寒外袭,风热上扰,痰湿上蒙,瘀血阻窍等。虚实夹杂,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是中医中药。你的用药没有效果

经验两个字,包含太多。

首先是药方的开具是关键,药方的开具一定要根据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生活地域、环境、病情等来确定。比如同样是气虚,有的偏热,有的偏寒,有的兼血虚,药量、种类就会不一样。药材搭配是否合理;是否相冲;药材的品质;药材是否潮湿等等,每一个细节都是影响整体疗效的关键。

很多患者会有一个疑问,真的有这么严格吗?

事实上,这些都是历代医家“不传之秘”,无形中限制了经方疗效,后世医家为确保经方疗效,使用古方均需考虑剂量折算问题

“用药如用兵”,中药剂量的几两几钱的差异是最有讲究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余瀛鳌研究员说,从中医文献看,明代以前的方剂用量基本和仲景原方相同,而明清以后的剂量,就基本同于现在。仲景经方一两到底重多少,一直是个“历史谜团”,从古至今有几十种纷繁复杂的考证结果。经方剂量后世究竟折算多少,从3克到16克,多种意见始终没有统一。而通行的教材,则采取“古之一两即现之一钱”,三两折合9克的做法,为了方便,临床开方常用10克。

有关大夫指出,剂量是历代医家“不传之秘”,无形中限制了经方疗效,后世医家为确保经方疗效,使用古方均需考虑剂量折算问题。因此,中医界对仲景用药本源剂量的研究从未间断。

大夫认为,现行中药的常用剂量首先是保障用药的安全性。但受传统思想影响及条件所限,大多数中药及其处方的量效关系未经过严谨的试验研究与大样本的验证,多以个人经验、个案经过归纳、整理、分析而收载于文献中,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有一定局限性。疗效是中医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而制约疗效的恰恰是中医不传之秘——药量。

大夫认为,提高疗效,弄清楚中药的剂量与疗效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重剂起沉疴,方能挽狂澜于顷刻、扶临危于既倒,也只有量大、药简,才最能阻断病势传变,挽救危亡。如果剂量过小,对急危重症,则杯水车薪,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