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用过这种“偏方”治咳嗽,其实蕴含中医原理
小编导读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咳嗽咽痛的时候,父母会用两根手指向前揪嗓子处的皮肤,然后快速放开,伴随着“叭叭”的清脆响声,不一会皮肤就会出现一片紫红色的痧。其实,这种揪痧可以看作是传统刮痧的特殊形式,对于咳嗽咽痛,刮痧是非常简便实用的一种疗法。如何规范地刮痧治疗咳嗽呢?本文带您轻松掌握~
辨证分型
咳嗽的发病临床当注意辨别外感、内伤和证候的虚实。
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
若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为风寒袭肺;
若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黏,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为风热犯肺;
若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鼻塞头痛,微寒身热,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为风燥伤肺。
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他脏见证,其中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或虚中夹实。
若咳嗽反复发作,尤以晨起咳甚,咳声重浊,痰多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胸闷气憋,痰出则咳缀、憋闷减轻,伴体倦,脘痞腹胀,便溏,舌苔白腻,脉濡滑,为痰湿蕴肺;
若咳嗽气息急促,或喉中痰声,痰多稠黏或为黄痰,咳吐不爽,或咳痰热腥,或咳吐血痰,胸胁胀满,或咳引胸痛,面赤身热,口干欲饮,舌苔薄黄腻,舌质红,脉滑数,为痰热郁肺;
若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痰少质黏,滞于咽喉,咯之难出,咳引胸胁胀痛,咽干口苦,症状随情绪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尖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为肝火犯肺;
若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嘶哑,口干咽燥,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盗汗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为肺阴亏耗。
刮痧治疗
1.外感咳嗽
【治法】疏风解表,宣肺止咳。取督脉、足太阳经、手太阴经为主,以泻刮为主。
【处方与操作】泻刮督脉大椎穴至命门穴的循行线、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穴至肾俞穴的循行线,均要求出痧;采用啄法由上至下沿刮拭之处进行啄击;采用点法或按法点按肺俞穴;泻刮手太阴肺经尺泽穴至太渊穴的循行线,要求出痧;角揉列缺、合谷穴。
风寒袭肺者,加角揉风门穴;风热犯肺者,加角揉大椎、曲池穴;风燥伤肺者,加角揉照海穴。
【方义】泻刮、啄击督脉大椎至命门段,可振奋阳气,祛邪外出;泻刮、啄击膀胱经大杼至肾俞段,可祛风散邪;点按肺俞,可通调肺气,止咳化痰;泻刮肺经尺泽至太渊段,可宣肺止咳解表;角揉肺之络穴列缺、大肠之原穴合谷,可宣肺解表,散风祛邪。配风门祛风散寒;配大椎、曲池解表退热,清肺止咳;配照海养阴生津,清利咽喉。
2.内伤咳嗽
【治法】调理脏腑,化痰止咳。取督脉、足太阳经、足太阴经为主,以泻刮为主。
【处方与操作】平刮督脉大椎穴至腰阳关穴的循行线、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大杼穴至大肠俞穴的循行线,均要求出痧;角揉肺俞、肝俞、脾俞、肾俞诸穴;平刮足太阴脾经阴陵泉穴至三阴交穴的循行线,皮肤微红为度;角揉三阴交痰湿蕴肺者,加角揉丰隆、阴陵泉穴;痰热郁肺者,加泻刮丰隆、曲池穴;肝火犯肺者,加角推太冲、行间穴;肺阴亏耗者,加补刮照海穴。
【方义】平刮督脉大椎至腰阳关段、膀胱经大杼至大肠俞段,可调理脏腑,止咳化痰;角揉肺俞、肝俞、脾俞、肾俞诸穴,可调理脏腑;“肺为生痰之源,脾为贮痰之器”,平刮脾经阴陵泉至三阴交段,可健脾化痰;角揉肝脾肾三条经脉的交会穴三阴交,可疏肝健脾益肾。配丰隆、阴陵泉化痰祛湿;配丰隆、曲池清肺化痰;配太冲、行间清泻肝火;配照海滋阴生津,利咽止咳。
注意事项
1.刮痧治疗咳嗽疗效很好,尤其对外感咳嗽常有立竿见影之效。
2.饮食忌肥甘厚腻之品,以免碍脾助湿生痰,若属燥、热、阴虚咳嗽者,忌食辛辣动火食品。各类咳嗽都应戒烟,避免接触烟尘刺激。
3.刮痧后饮用300~400毫升温开水。
4.外感咳嗽应间隔1~2日刮痧1次,内伤咳嗽应间隔3~4日刮痧1次。
5.对于经常外感和内伤咳嗽的患者,平时没有症状也应每周刮痧1次,连续4次为1个疗程,休息2周后再开始第2个疗程,应坚持治疗3~4个疗程,目的在于提高机体卫外功能,增强皮毛腠理的适应能力,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刮痧是一种简单易学的家庭实用医疗保健技能,能够治疗各类常见疾病。如果您对刮痧感兴趣,并且希望从“零”开始学刮痧,这本图文结合的刮痧教学书推荐给您——(购书详情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刮痧疗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佘延芬 杨继军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