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饱受失眠的折磨吗?看看艺术家如何描绘失眠!
陈晗《失眠》,布面油画,135×200cm,2019年
如今,睡眠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奢侈品”。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无暇喘息,唯有深夜时才能面对真正的自己。夜幕降临,你是否会在思绪万千中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今天,时尚芭莎艺术带你探索艺术家们是如何描绘失眠这种极致孤独的体验。
▲「 身体与精神的对抗 」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精神之屋——失眠》,行为艺术影像作品,时长12分钟,1997年
在失眠的夜晚,你是否感受到身体的疲惫与精神的活跃?这种脱离控制的感觉令许多人不安、焦虑甚至是发狂。
行为艺术之母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Marina Abramović)一直致力于探索身体与精神的边界。在作品《精神之屋——失眠》中,她在阿拉伯探戈音乐中独自舞蹈。看似平淡无奇的画面实则蕴含着艺术家对于精神世界的探讨。失眠时,你的脑海中是否会浮现各种怪异的、无聊的场景?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精神之屋——溶解》,行为艺术影像作品,时长15分钟,1997年
在该系列作品中,艺术家通过不同侧面来探讨人类意识形态与精神世界。在影像作品《精神之屋——溶解》中,艺术家背对着观众跪坐着,不停地用鞭子抽打着自己的背部。这种自虐式的画面伴随着呜咽的声音,引发了观众对于痛苦的记忆和通感。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精神之屋——让意识假寐》
另一件作品《精神之屋——让意识假寐》则传达了艺术家对于意识觉醒的思考。在视频中,她呼出的热气将冰封的石英融化,使得埋藏在石英下的面部逐渐显露出来。深夜中失眠的你,是否也曾有过这种自我意识苏醒的感受?
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精神之屋——迷失的灵魂》
深夜是个体与自我距离最近的时刻。在漆黑的夜中,外在世界的嘈杂声音渐渐平息,内心世界逐渐活跃。社会赋予的标签、复杂的人际关系都显得无足轻重,真实的自我逐渐苏醒。因此,失眠的夜是每个人面对自我的孤独时刻。艺术家奈良美智曾说过:“我的全部作品其实是我内心的自画像,是和自己的对话”。
奈良美智《失眠夜坐着》,1997年
奈良美智《失眠夜》,1997年
在奈良美智的作品《失眠夜》中,小女孩的眼中透露出怀疑与不安。失眠时,你不再是那个没有棱角的大人,心中的那个小孩就如同画家描绘的形象,真实尖锐却又细腻敏感。
=========
▲「 无处安放的情绪」
画家李·克拉斯纳的照片
人们之所以会失眠,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情绪的积压。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幻想成为无懈可击的大人。但其实,内在压抑的情绪不会凭空消失,在寂静的夜,那些被人们忽视的情感会翻涌而出,令人措手不及。
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李·克拉斯纳(Lee Krasner)出生在一个女性艺术家不被认可的时代,她的艺术成就一直被丈夫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光环所压制。
李·克拉斯纳《Uncaged》,1961年
李·克拉斯纳《Assault on the Solar Plexus》,1961年
1956年,她的丈夫在一场致命的车祸中丧生。此后,饱受精神压力与悲痛折磨的李·克拉斯纳开始失眠。她曾说:“我厌倦了与失眠作斗争,转而尝试画画。”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李·克拉斯纳大量使用棕色与乳白色的颜料。她通过深沉阴郁的颜色与杂乱无章的线条,来表达内心压抑的情感。
李·克拉斯纳《Night Creatures》,1965年
艺术家路易丝·布尔乔亚(Louise Bourgeois)也同样饱受失眠的困扰。她曾说:“我是失眠者,对我来说睡眠就是在天堂。”她的装置作品《日侵蚀了夜,还是夜侵蚀了日》名字源于日记,她把这句话嵌入在装置的金属框架内,以此表达白天与夜晚的交接时刻所陷入的蓝色情绪。
路易丝·布尔乔亚《日侵蚀了夜,还是夜侵蚀了日?》,铝、不锈钢、钢、二极管,2007年
路易丝·布尔乔亚《妈妈》,青铜、硝酸银表层、不锈钢 、大理石,1999年
布尔乔亚的失眠症状或许是源于童年时期原生家庭带给她的心理创伤。经营古董地毯生意的父亲希望拥有一个儿子来继承家业,从出生时起她就不被父亲认可。不仅如此,她的父亲还无视妻女,公然把情人带到家中同住,还对外宣称是女儿的英文老师。此事给布尔乔亚的童年留下了极大的阴影和心理创伤,她时常会做噩梦,同时具有严重的失眠症状。
路易丝·布尔乔亚《父亲的毁灭》,装置作品,1974年,艺术家以此来表达对于父亲的愤怒。
路易丝·布尔乔亚《The Insomnia Drawings》,1995年
布尔乔亚通过作品来宣泄情感,同时也利用创作来抗争失眠。在失眠的夜晚,她在随手找到的纸张上画上不同的线条或符号,以此来平复内心的冲突。这一系列的作品被艺术家称为“失眠图画”(Insomnia Drawings)。
路易丝·布尔乔亚《Insomnia》,1996年
=========
▲「 孤独写照 」
文森特·梵·高《星月夜》,布面油画,73×92cm,1889年
夜晚是属于孤独之人的,只有在漆黑的夜中他们才不会显得格格不入。画家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就是一个极致孤独的人,无论是他的作品还是他本人都不被当时社会所接纳。因此,他饱受幻觉折磨与失眠困扰。
文森特·梵·高《罗纳河上的星夜》,布面油画,72.5×92cm,1888年
在与弟弟提奥的书信中,他多次谈论自己的失眠情况。他在其中一封信中提到:“我在枕头和床垫里放了非常、非常大剂量的樟脑来对抗失眠,如果你睡不着,我向你推荐这个。”樟脑挥发的有毒气体或许是其精神疾病加重的诱因,因此科学治疗失眠尤为重要。
文森特·梵·高作品,左图为《夜间的露天咖啡座》,右图为《夜间咖啡馆》。
巴勃罗·毕加索《艺术家》,布面油画,100×73cm,1963年如今,“敷最贵的面膜熬最晚的夜”已经成为了无数人的生活写照。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不想睡,而是不能睡。正如时下热议的“996”工作模式,人们已经习惯将白天未完成的工作留给夜晚。
艺术家巴勃罗·毕加索
对艺术家们来说,在夜晚中创作更是家常便饭。艺术大师巴勃罗·毕加索(Pablo Picasso)就热爱深夜创作,他经常工作到凌晨四五点钟。毕加索在绘画时不喜欢被别人打扰,夜晚有利于他集中注意力。因此,夜间工作是他高效和高产的秘诀。据估计,毕加索一生创作的作品大约有四万件,惊人数目的背后是艺术家无数个不眠夜的付出。
巴勃罗·毕加索《画家和他的模特》,布面油画,130×162cm,1963年
=========
▲「 集体失眠 」
随着失眠的年轻化与常态化,失眠群体正在迅速扩张。失眠成为一种孤独的群体体验。与其一个人睡不着数羊,不如大家一起享受失眠。夜游博物馆成为失眠患者的另一种选择,在睡不着的夜晚,人们齐聚在博物馆里欣赏艺术作品,结交“失眠病友”。
夜间开放的博物馆
大英博物馆夜宿活动
既然睡不着,不如找点事做。1997年,柏林第一次举办了博物馆长夜活动,随后各大博物馆纷纷效仿开设夜场。夜晚的博物馆更加具有神秘色彩,许多观众都在其中体验到了别样乐趣。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夜宿项目“A Night At The Museum”
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American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是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实景拍摄地,该博物馆会定期举办夜游活动。
在活动中,游客可以体验持手电筒穿梭古代大型生物模型、观看活体动物展示以及3D电影等项目。之后,游客自行在米尔斯坦展厅巨型蓝鲸模型下打地铺。不少人反映,他们在博物馆竟然睡得很安稳,根本不存在失眠的情况。
奈良美智《Blue sheep》,1999年
失眠的夜晚,你是否会陷入悲伤情绪或对未来忧心忡忡?其实失眠并不可怕,关键是要如何接纳真正的自己。或许你可以像艺术家一样通过创造来释放情绪,与自己握手言和。希望今后你的夜晚有人陪伴,一夜好眠。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