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自惊蛰始 养生正当时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养生亦是如此。惊蛰,不光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昆虫,更“惊醒”了蛰伏人体内一冬的阳气。
乍暖还寒“捂”防病
大地回春,万物复苏。天气逐渐变暖,走在大街上,人们的穿着不再只有棉衣和羽绒服,变得多样起来。有人从厚棉衣换成薄棉衣,有的已经换上了夹克、卫衣,甚至一些爱美的女士已迫不及待穿上了裙子。
不过,天气虽然回暖,但仍然多变。最近,就有不少市民因为没有注意保暖而被冷空气所“伤”。23岁的市民袁丽因为太“爱美”,早早就穿上了九分裤,还将脚踝露了出来,结果患上感冒,流涕不止。“大夫说我是受寒了。都怪我穿得太少,着了凉。看来以后爱美也得有度。”袁丽后悔地说。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这句话中“春捂”的意思是说,春天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其中包含了很多老一辈人流传下来的养生智慧。春季,天气乍暖还寒,时冷时热,温度不稳定,早晚天气较冷,中午气温高。如果此时穿着不够保暖,极易使冷空气入侵,引发疾病。不过,“春捂”也不可一味穿得过多,要适当“春捂”,否则对身体是有害的。
那么,如何正确穿衣呢?春天气温的特点是早晚低,中午高。那么,我们穿衣宜早晚增衣,中午减衣,松紧适宜。尤其是一些爱美的女士,不要过早换上短裙、短裤,即使要穿,也一定要穿保暖的打底裤,千万别光着腿穿,否则很容易被冻伤。(张颖)
去燥润肺多食梨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在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郭鑫大夫看来,此时,肝木为当令主机之气,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如果肝火太旺,或可致肺气失于宣肃,肺气不降则咳。吃梨可以助益肺脾之气,令五脏和平,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可生食、可蒸煮,也可以榨汁,春季吃梨最好以冰糖煮制,这样不仅可以避免食物冰冷,更利于和胃降逆。”郭鑫提醒,惊蛰时节虽适合多吃梨,但并非人人适用。脾虚便溏、慢性肠炎、胃寒病、寒痰咳嗽或外感风寒咳嗽,以及糖尿病患者应忌食梨;女子产后、经期及寒性痛经者亦应忌食生梨。
郭鑫认为,由于惊蛰时节气温偏低,早晚温差大,不适合吃偏冷的食物,入口的食物最好都是暖食或常温食用。另外,饮食上应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诸如春笋、菠菜、芹菜、鸡蛋、牛奶、鸭血、芦荟、水萝卜、苦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武玲芳)
运动强度要适量
《黄帝内经》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行,广步于庭,披发缓行,以便生志。”春天来临,人体余寒未尽,但外面阳气升发,多出去走走有助于保持体内生机,恢复身体元气,增强身体免疫力与抗病能力。
榆次区人民医院张明辉表示,惊蛰时节早晚气温温差大,乍暖还寒时候很容易导致生病,所以锻炼也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关节的保暖很重要,这样才能使自己不受风寒。市民进行运动锻炼是不错的选择,比如在上午进行适当的活动,就可以激发体内阳气上升,但运动之前应做好热身运动。运动时大汗对于人体的阳气是一个消耗,所以在运动时,达到微汗就可以了。高强度的剧烈运动,会让人体产生损耗,对人体养阳和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他还提醒,散步是惊蛰时值得推广的养生保健方法。一天紧张繁忙工作之后,到街头巷尾走一走,可以很快消除疲劳,由于腹部肌肉收缩,呼吸均匀乃至加深,利用血液循环,增加胃肠消化功能。散步要不拘形式,量力而行,不要过于劳累。此外,运动时强度要适量,因为冬季刚过,加之长时间不锻炼,所以开始锻炼的时候要适度,不要一下子要求自己的运动量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慢慢加强运动量即可。(张凯鹏)
心态平和勿动怒
“惊蛰”时节,天气渐渐回暖,春雷开始震响。此时节肝气旺盛,人易动怒。郭鑫提醒,此时人的肝气旺盛,往往易出现头目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血压升高等症状。
郭鑫表示,随着惊蛰的到来,温暖的气候将会使人的活动量不断增加,新陈代谢日渐旺盛。人体的血液循环加快,而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随之增多,以适应人体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血液循环的加快主要在于血量的调节,营养供给的增加则重在消化、吸收。这些生理功能的变化在中医看来,均与肝脏有密切的联系。因此,惊蛰时节养生的重点要放在对肝脏的保养上,使肝脏机能正常,以适应惊蛰气候的变化,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
郭鑫建议,为防肝火旺盛,要注意避免过量饮酒、少熬夜、饮食少辣;随时保持心平气和,不要大悲大喜,戒躁戒怒,否则肝气升腾太快,易患眩晕、中风之病。尤其是老年人,要注意情绪神志的调摄,要保持心情愉快,不妄动肝火。同时,可以每天饮用冲泡的玫瑰花水,以起到疏肝解郁、养颜美容的作用。(武玲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