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雨水和元宵居然同一天,中医养生说法更讲究
#雨水# #你好,雨水#雨水,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雨水的解释是: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
正月中,大家一定要讲住,说的并不是正月十五元宵节。
大家可能会困惑,不过也不要着急,首先,这里说的正月,指的是从立春那天开始算起的。注意,说的是立春,而不是春节。
比如我们常说的生肖、属相,就是从立春那天起算新的。今年除夕出生的宝宝,虽然还没到春节,但已经提前属猪了。
所以,中月中,说的是立春所在那个月的第二个节气。
不过今天很巧合,正月十五刚好是元宵节,这个文章后面会有具体介绍。
这里面估计大家最难懂的是天一生水这个词。
周易认为,水是万物的起源,天一生水就是说的宇宙首先诞生的物质就是水。
所以,这段话,大家可以理解为:春天第一个月的第15天,天气变暖,雪量开始减少,而雨水增多。
那么,雨水时节,养生需要注意什么呢?
雨水时节中医话养生中医认为肝主生发,随着立春、雨水等节气到来,肝气会变得旺盛。
而肝木易克脾土,所以春季养生不当,很容易损伤脾胃,从而导致消化功能下降。
在雨水节气之后,天气开始变得潮湿,而寒湿之邪最易困脾。而这个湿邪一但入体,最是难以去除,所以雨水前后,应当着重养护脾脏。
所以,雨水养生,必须在调畅肝脏,保持肝气调和顺畅的同时,注意健脾利湿。
雨水过后,虽然气温开始回升,但还是要少吃生冷之物,以顾护脾胃阳气。
大家可以多吃一些诸如鲫鱼、胡萝卜、山药、小米之类的食物,以达到健脾的目的,同时,多喝些薏米粥,利湿的效果会比较好。还有就是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胃功效的糯米。
对脾胃虚弱的老人、儿童,可以把糯米与莲子、山药共熬成稀粥,不仅营养丰富、有益滋补,且极易消化吸收,可补养胃气,古语有“糯米粥为温养胃气妙品”之说。
糯米不但对脾胃虚寒、食欲不佳、腹胀腹泻有一定缓解作用,而且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
不过糯米冷用或质稠时黏滞难化,反而影响脾胃,故而在元宵节时,像汤圆这种质稠的糯米制品,就不要多吃了。
雨水节气的经络养生妙法我们都知道,雨水节气,应该在疏肝解郁的同时,注意健脾开胃。估计看到这里,很多人立即会想到食疗、药膳或者吃中药。其实,大家通过经络穴位按摩,也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 第一步:
将手掌掌心(劳宫穴)附着在中脘穴上(中脘,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剑结合与肚脐连线的中点),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
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屈曲,腕部放松。着力面应向顺时针方向,沿圆形轨迹回旋运行,周而复始,同时要适当的扩大按摩的范围,争取能够覆盖胃的全部范围。
频率一般每分钟120次左右,摩中脘时动作可再缓和一些,保持频率80~90次/分钟为宜。力量轻、频率慢,每次操作时间应不少于5分钟,以中脘穴局部有温热感,并持续向腹内渗透为度。
❖ 第二步:
掐腰,然后用双手手掌分别沿着两侧肋骨走行的方向,从侧胸、后背部向前下方推摩。
如此反复推摩5~10分钟,可以有效刺激从这个部位循行经过的肝经、胆经、脾经和带脉等经络,从而起到行气疏肝解郁、健脾开胃渗湿的作用。
雨水节气的养生民俗在民间,以前有雨水时节拜干爹的民俗。
如果希望孩子长大有知识就找一个文人,如果孩子身体瘦弱就找一个身材高大强壮的人作干爹。之所以选在雨水这一天,取的是雨水滋润易生长之意。
另外,民间还流传着雨水时女婿去给岳父岳母送礼品的风俗,礼品通常是两把藤椅,上面缠着一丈二尺长的红带,被称为"接寿",意思是祝岳父岳母长命百岁。
如果是女婿第一次送礼,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让女婿出门奔波时,能遮风挡雨。
由此看来,在民间,雨水节是一个非常富有想象力和人情味的养生节气。#春季养生正当时#
说完雨水,咱们再说一下元宵节。
首先,包括雨水在内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而元宵是一个农历而定的传统节日,两者在时间上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不过,二者都是传统的“养生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夕或灯节,是一个庆祝家庭团圆的节日。
然民间有“不出正月都是年”一说,可很多人还是把元宵节看作“过年”最后的一天,也是最重要的一天。
初五之前,人们都在熟人之间拜年,而正月十五这一天,全部的人都会加入到节日活动中。
所以,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在古代远胜于春节等其他传统节日。
元宵节也是一个充满诗情和浪漫色彩的节日。
古时,年轻女孩不允许出外自由活动,但是元宵节却是个例外,未婚男女借着赏花灯,同时可以为自己物色对象。
“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说的就是这件事。
正月十五这一天,很多地方的人们都会上街“闹元宵”,所以,也有人把元宵节称作中国的狂欢节。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元宵节不但是团圆节、情人节及狂欢节,由于诸多传统习俗与养生保健密切相关,所以正月十五还是一个养生节。
比如,元宵节吃的元宵、汤圆,除了寓意喜庆、团圆外,还有御春寒、补脾胃、益肺气之养生功效。
说到这,很多人一定会认为这是在牵强附会。
您先别急,咱们先看一下受中国传统文化深远影响的韩、日等国是怎么过正月十五的吧。#元宵节怎么过#
韩国没有元宵节,他们在正月十五不吃元宵,而是吃混合了糯米、高粱米、红小豆、黄米、黑豆等杂粮做成的五谷饭和花生、核桃、松仁等坚果,据说可以使牙齿更坚固,同时防治疔疮等皮肤病;喝“清耳酒”,祈愿新年不患耳疾。
日本把正月十五叫小正月,他们也不吃元宵,而是喝赤豆粥。大家都知道,赤豆粥有益胃、补脾、清热、利水等功用。
喝赤豆粥,正好与中医二十四节气养生中的雨水时节当健脾开胃相契合。而农历正月十五,往往与雨水节气相隔不远,2019年,两者更是同一天。
咱们再回到国内。
窄窄弓鞋步步娇,银花火树过元宵;出门不为寻亲友,一走能将百病消。
清末诗人冯文洵道出了民间元宵节“走百病”,消灾祈健康的习俗。
另外,南方民间的舞龙、舞狮,北方的踩高跷、扭秧歌,也与“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中医养生之道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