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莫重于养心

文 / 中华养生道
2018-06-30 22:40
养生莫重于养心

养生莫重于养心,通过养心,我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幸福与健康;通过养心,甚至可以养颜、养德,还可以长寿。养心首先是要从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从巨大的生活压力中,从焦躁不安中,从很多病态中一一回归,找到内心的这一片宁静,从而获得幸福人生。

养生莫重于养心

养心可以养颜。

“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意思。一个人饱读诗书之后,自然就有一种非常高贵的气质。有人说,30 岁以前你可以不为你的容貌负责,因为那是天生的。30 岁之后,如果你还没有风度,没有气质,还不够潇洒、不够漂亮,那是你涵养不够。

养生莫重于养心

养心可以养德。

通过内在的身心修养,我们能够养成高尚的人格。养心还可以长寿,“智者乐,仁者寿”,一个人内心充满仁爱,一定能够长寿。比如北京大学哲学系是有名的长寿系,许多研究中国哲学的学者,都是95岁高龄。为什么这些学者都如此长寿?因为他们都信奉儒家哲学、讲授中国哲学、研究中国哲学。为什么修习儒学会达到这样一个效果?因为儒家养心就存在于人伦日常之中,一举一动就是养生,心态好自然高寿。

儒家之学是心性之学。它倡导心性认知与修养实践的结合,让我们的脚步慢下来,让我们的心灵静下来,教会我们如何安顿好自己身心性命,提升生命境界。儒家养心的智慧,说白了就是一个养心的工夫。

工夫特指个体的身心修炼的技巧。儒家养心的工夫丰富多彩,如静坐、读书、调息养气、棋琴书画、山水休闲、茶道、立志、定性等都是儒家常用的养心方法。儒家静坐可随时、随处进行,不需要特别的仪式和姿态,甚至可以思考。儒家还通过音乐来修心,休闲方法就更多了,棋琴书画皆为儒家修心养性的基本路径。中国古代士人生活都是立体的、饱满的,他们个个都会弹琴吟唱、能书善画,常纵情山水,在山水中修行,在运动中养心。

养生莫重于养心

儒家还特别重视立志、读书和明理。立志要立大志,“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如果志向太小,很容易自我满足。立志就要立志做第一等的人,做第一等的事。如果你把第一等的人给别人做,你去做第二等人,就是自暴自弃。在某种意义上说,读书就是养心。养心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静心,静心最好的方法就是读书。另外我们要诚实、要忠恕,通过敬畏,通过我们内心的真诚,来修养我们的内心。

儒家养心强调身心兼修,知行合一。我们不仅要认识儒家的精神内涵,更重要是践履。通过我们的道德修炼,尤其是通过日常的生活修炼,对我们欲望进行合理的修正,让我们真正成为自己心灵的主人,收拾内心,自作主宰,让儒学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从而带来心灵的安宁和内在的自由。

养生莫重于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