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行一万步?究竟怎样运动才科学
运动,这个词在当下的关注度很高,随着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和推进,以及当代社会工作压力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逐步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错,当你一天劳累的工作后,回到家中,吃完晚饭,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比如,到楼下的公园活动一下筋骨或者小区周围的林荫道走一走,你会感到神清气爽,一天的疲劳一扫而空。
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不同的身体状况运动类型也不一样。比如,青少年以一些提高心肺功能、增加身体素质、有一定强度的运动为主。例如,打篮球、踢足球、长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充分在身体发育期提高运动机能,同时,青少年很少合并慢性疾病的情况,只要注意安全,这些强度的运动基本上对身体有百益而无一害。
20多岁的年轻人走入大学的校园,或者刚参加工作不久,有的比较繁忙,有的还是有不少自己的时间,选择运动可以注重于一两项自己擅长的内容,不断坚持,长期下来必有裨益,但是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作息时间,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为坚持运动创造条件。
30多岁的青年人,往往是工作上的顶梁柱和主力军,有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自己的时间往往很少,加上应酬多,如果能生活中增加一些运动,有助于平衡生活的各个方面。一周以运动三次为宜,家中可以备一些哑铃、跳绳、健腹轮等器械,见缝插针地进行一定程度的运动,或者可以加入健身房有时间就去练练,是个不错的选择。
人进入40岁的中年,虽然精力很旺盛,但是身体素质已经逐步下行,不少中年人感到力不从心,腹型肥胖、梨型身材比比皆是,这是因为现在的社会物质生活丰富,吃的太好了,身体积累了大量的脂肪、热量难以宣泄,导致了虚胖。
这个年龄首先要管住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烟酒习惯的人要逐步戒除掉了,因为这个年龄再不戒,再过5年、8年、10年慢性病会困扰下半生,其中运动就是帮助戒除这些不良习惯的良药。自己准备一身健身装备,参加个长跑团,量力而行地练练一些器械,或者周末多去郊区爬山,坚持游泳也是不错的选择。相信坚持运动,会使自己的身体状况得到改善。
55岁以后的人准备进入退休状态,自己的时间会越来越多,但是身体的耐力有所下降,如果有慢性病,会影响身体素质。选择运动以散步、爬山、旅游等有氧运动为主,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体力进行选择。有的时候离开家,到外面和几个老朋友一起下下棋、做做健身操、唱唱歌、跳跳舞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身体的锻炼。
古人云:“动静合宜、出入无碍”,说的就是不要总在家休息,要动起来,生命在于运动。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安全防护,尤其要保护好关节,这样的运动才是可持续的。
最后,一些关于运动需要注意的内容,适合所有年龄段,介绍给大家。
1、运动过量问题:年轻人适当过量可以允许,有助于提高运动耐力,对于中老年人则不需要,因为不需要特别的增肌、塑形等,运动的意义在于加快血液循环、清除体内垃圾、改善精神状态等。
2、安全防护问题:也有古语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说的就是要注意安全,不要因为运动导致身体损伤,要时刻树立安全意识。
3、运动的饮食原则:补充水分是可以的,但是喝水要适量,不要出汗后大量喝水,这样本来心率很快的心脏会负荷很重,对于有基础心脏病的人来说可能会诱发一些症状,运动后30分钟到1小时心率下来了再多补充一些水分即可。
吃饭方面,运动后全身处于轻度应激状态,不宜大量进食,休息后不累了再准备进食,不能过于油腻,因为大多数情况下运动的目的就是要减脂,多吃一些水果、酸奶之类的食物保证饱腹感即可。
一个良好的运动观念很重要,坚持必有收获。很多情况下,运动是药物无法替代的治疗手段,和朋友一起加入到运动中来,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吧!
作者:贺玉钦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主治医师
审稿人:郭树彬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导
中国科协中华医学会医学科普传播专家团团长
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副会长
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 医学媒体联盟主任委员
北京医学会科普分会会长
北京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会长
本期小编:马帅 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
注: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系微信公众号“中华医学科普平台”用稿,
转载前请先与我们取得联系,
欢迎您给中华医学科普平台投稿:
并转发我们的作品
您可以直接留言与我们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