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伤肾药物黑名单,中药,西药都有,终于找全了!
肾脏是人体主要的排泄器官,大部分药物都需通过肾脏排泄,其中有许多药物对肾脏功能有损害作用,尤其是原有肾脏疾病的患者,更应禁用或慎用该类药物。
哪些药物最伤肾呢?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些可能会危害肾脏健康的药物吧!
1.中草药
中药一直以其疗效好、副作用小而著称。日常服用时,人们往往只注意药效而忽略了副作用,盲目认为多吃一丸少吃一丸没关系。其实,这是十分危险的!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中医热的兴起,有关中药致人中毒的报道也屡见报端。比如,中药可引起人体呼吸、循环、消化、生殖等多系统的损害,严重时还可导致死亡。其中,对肾脏的损害最为多见,也最为严重。医学上称为“中药性肾病”。
那么,究竟哪些中药会伤肾呢?
迄今为止,已知长期或大量久服后,会造成肾脏中毒的中药有68种,部分常见品种有:
(1)植物类:木通、厚朴、防己、泽泻、柴胡、草乌、芫花、甘遂、巴豆、芦荟、苦参、雷公藤、益母草、使君子、苦楝皮、苍耳子、牵牛子、马兜铃、天花粉、荆芥、大青叶、山慈姑、千里光、夹竹桃、补骨脂、胖大海、土贝母、千年健、钩藤、昆明山海棠、曼陀罗花、望江子、铁脚威灵仙等。
(2)动物类:鱼胆、蛇胆、斑蟊、蜈蚣、海马、红娘子等。
(3)矿物类:含砷中药(如雄黄、砒霜、砒石、红矾),含汞中药(朱砂、轻粉、升汞),含铅中药(铅丹)和明矾等。
上述中药长期或过量服用,最易导致肾损害。具体表现为:恶心、呕吐、腰痛、腹痛、多尿、少尿、血尿、蛋白尿、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可昏迷或死亡。
据了解,在对中医药颇为重视的新加坡,专家们往往建议人们服用中药材不应该超过14天,如果超过14天,每个月要做1次肾功能检查。即使肾功能检查一开始没有问题,只要仍在服药,就应继续定期检查肾功能。对此,虽然在我国还没有明确规定,但国外专家的建议对那些需长期服用中药的患者而言,还是有一定借鉴意义的。
2.抗生素
抗生素类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氯霉素、新霉素、四环素等药物可引起肾损害。
其中以新霉素毒性最强,可出现腰酸、腰痛、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等。四环素对肾功能正常者多无不良反应,而对肾功能不良者则可加重病情。
3.解热镇痛药
长期使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可导致肾脏慢性中毒。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大剂量使用时可导致肾小管坏死。非那西丁可导致间质性肾炎和肾乳头坏死。吲哚美辛(消炎痛)、保泰松、去痛片、炎痛喜康和布洛芬(芬必得)等药物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4.利尿药
高血压病人尤其是原有肾功能不全者,长期使用噻嗪类利尿药可降低肾小球滤过率,导致少尿或无尿,但一般停药后可逐渐恢复。服用呋塞米则可因自身免疫反应而导致急性间质性肾炎。而当利尿药与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联合使用时,可使肾毒性增强。
5.安眠药、磺胺药等
虽然不一定造成肾脏损害,但肾功能不全时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毒,也应慎用。
预防措施不能少首先,应尽量避免使用有肾毒性的药物,避免药物剂量过大,疗程过长。其次,由于老年人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逐年降低,肾小管浓缩和稀释功能减退,尿酸化功能障碍,所以,对老年患者应注意减少剂量及缩短用药时间。再次,尽量减少多种药物的合用,如因病情需要必须使用时,应密切注意患者有无肾功能不全的症状,并定期检查肾功能。
另外,患者服药后应嘱多喝开水,以加快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对于已经出现肾损害的患者,应马上停用有损肾功能的药物,必要时可采取透析疗法。
百科名医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