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坚持步行锻炼效果如何?强度不够、运动量不够,可能白练!

文 / Eve姐时尚视野
2021-03-27 19:12

长期坚持步行锻炼,最大的好处是什么?如果你确实将步行作为一种锻炼的方式,能够保证足够的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那么长期步行锻炼有助于消耗热量、防止发胖、控制体重。除此之外,步行的锻炼效果并不显著,因为总体上来说,步行的运动强度太低了。

达到一定的运动强度,是保证运动效果的先决条件。如果步行锻炼的速度,和日常步行速度差不多或者更低,比如散步顶多只能放松一下身心,却很难产生实质性的锻炼效果。

此外,足够的运动量,是保证运动效果的另一个条件。大致上,每次步行锻炼半小时起步,是最基本的训练量要求。

有些人可能会说,自己每天步行多次,累计而来的总步行数和步行时间并不短。然而,

运动效果绝不是零碎锻炼时间的累加。

假设你每次步行5分钟,一天步行4~5次,这样的步行方式,顶多能帮助多消耗一点热量而已,没有多少锻炼的意义。还不如一次完成30分钟的步行锻炼,这样运动效果才能有保证。

步行锻炼是否能有效果,还和每周运动频率有关。通常来说,每周至少进行三次锻炼,才能够达到累积运动效果的作用。

由于步行锻炼的运动强度较低,如果想取得不错的效果,增加运动频率看来是必须的选择。比如,将每周步行锻炼的频率提升到4~5次。

由于步行运动强度较低,身体能够很快适应。快速适应的过程,也就是运动效果快速衰减的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散步只能算是有身心娱乐,而不具有实质性锻炼效果”的原因所在。对身体不形成锻炼压力、没有足够刺激的运动,身体就会始终处于舒适区,运动效果就差。

所以,

保证步行锻炼效果的一个基本要求是:一旦感到当前的步行速度、运动量(运动时长),让你算得比较轻松(处于运动舒适区),你就要想办法提升运动的难度或增加运动量,让身体形成新的适应的过程。

比如:坡道走、快慢走(或走跑)相结合、延长步行距离、增加步行时长等等。

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了解了快走锻炼的一些不足了。

首先,步行锻炼的运动强度过低。

如果低于日常步行速度,那么只能算是散步,算是一种身体活动,虽然有益身心放松,但是却没有锻炼的压力,因此对于提升运动能力或身体素质没有帮助。

其次,对改善心肺功能有限。

同样由于步行的运动强度过低,虽然它也是一种有氧运动,但是对于心肺压力较小,所以提升心肺功能的作用有限。

第三,热量消耗有限。

以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为例,若步行速度达到每小时5.6公里,一小时的热量消耗也就约230千卡。事实上,普通人独自锻炼的情况下(无人监督),很难保证长时间维持这样的步行速度,实际热量消耗水平大概只有150至200千卡。而慢跑、有氧操等运动,一小时的热量消耗可以达到500至700千卡。

很简单,想要保证快走锻炼效果,就要确保足够的运动强度、运动量和每周运动频率。建议如下:

(1)运动强度:运动心率保持在(220-年龄)的60%至80%。

(2)运动量:以运动时长计,每次步行时长达到40至60分钟。

(3)每周运动频率:至少步行锻炼三次,最好达到4至5次。

除此之外,还可以想办法增加步行锻炼的难度,比如:坡道走。如果你家附近有一座大桥,或者有一个较长的隧道,那么利用大桥和隧道的明显起伏进行步行锻炼,较大的坡度自然会对体能和心肺形成较大的锻炼压力。

总之,

当你感觉步行锻炼越来越轻松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升级到运动强度更大一些的运动,比如慢跑、有氧操、跑动感单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