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推几个月都没进步!高手都用哪些技巧突破瓶颈?

文 / 感性的时尚
2021-02-25 18:27

从刚接触健身到每周坚持训练,相信你一定感受过进步的快感,但这绝对不是永久的。

练过的都知道,卧推是胸肌的必练动作,也可能是测量上肢力量的最佳运动。如果2020年都没有看到进步,却是非常令人沮丧的。

在杠铃上增加负重是每个小伙伴的目标。说出来你可能不信,其实只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技巧,也是很容易实现的。

没人想让自己在做卧推时看上去很弱。那么,应该如何建立力量,也能不变成像是冲击大重量,还能保持好的身材线条?这里分享几个增加杠铃重量的简单技巧,同时保持肌肉围度和对称性。

1. 从力量举的技术中学习

像一个健美运动员一样举铁,专注于思想和肌肉的连接、处于张力下的时间,举到力竭或接近力竭。有时候也要像力量举爱好者一样举铁,使用全身最大的张力、力量姿势,固定每次动作的轨迹。如果想推起大重量,必须学会第二种方法。

想增加卧推的负重时,学习力量举运动员的方法——特别是他们举起杠铃的姿势。

观察力量举运动员们做卧推会发现,他们的肩膀紧紧贴在平板凳上,而后背是弓起的。脚同样牢牢扎在地板上,直接踩在身体的下方,以增加底盘的力量。这样做,卧推就不仅仅是训练胸部和三头的动作了——而是每一块肌肉都参与其中。

脚对地的推力和背部的拱起,稳定了动作,同时缩短动作行程,有助于推起更大的重量。使用更宽的握距,可以进一步减少动作行程,更好地利用强大的胸部肌肉。如果个子比较矮,使握距尽量宽一些,这样推起杠子的距离也会尽量短一些。

练健美的竟然不做最大的运动范围?这听起来似乎是一种亵渎,但我们知道,增加力量对身材也是有益的,只要训练正确。特别是练健美运动员,动作形式很少只为力量服务,在训练中加入力量举动作,让肌肉密度有天翻地覆的改变。

2. 考虑最大的训练量,而不仅仅是最大重复次数

所有关于力量举训练的讨论可能会让人充满动力去健身房,使出最大力气去完成动作。但即使是力量举运动员也很少做大重量单次或两次的动作,那其他人几乎不会做。

“卧推能推多少”这个问题会让自己不自觉地给出尽可能高的答案——也就是单次最大的重量。但是如果增肌和增力是训练目标,就需要用更广泛的方法来定义力量。

假设单次卧推最大重量大约是300磅。即使做了完美的热身,最多也只能做6-8次动作——并且动作之间还要有足够的休息时间,有小伙伴在旁边时刻准备着,到最后力竭推不起来。即便如此,在这样艰苦一组结束时,也只是完成了2400磅的卧推。

假设把重量下降到1RM的85%——大约250磅。这相当于每边减少一个25磅重的杠铃片,但可以用这个重量做4组完全的动作,每组3-5次。哪怕选择了最少次数,总训练量也会是3000磅——远远高于使用最大重量。

除此之外,还把有潜在危险的训练方式换成了一种更可行的训练方式——但仍然是高强度的训练,最终获得了更大的训练量,是双赢的结果。

想要增加更多的训练量?在完成几组大重量动作之后,找其他方法继续增加总训练量。

像往常一样,逐渐增加大重量组,在训练最后的大重量组之后,可以再增加一个递减组或一个停息组。即使用很大的重量,也不要以牺牲训练量为代价。如果坚持用可控的重量,并且多做几次,可以看到更多的肌肉增长——可能还有更多力量增长。

3. 调整自己的训练分化

传统健美训练有一个自然的逻辑:把一起做工的肌肉群放在一起训练。做卧推时,胸部和肱三头肌都参与其中,做拉的动作时,背部和肱二头肌都会练到。因此,将胸肌和肱三头肌、背部和肱二头肌放在一起训练看似是合理的,先力竭,再给它们足够的时间恢复。

但如果记忆里就一直在遵循这种方法训练,那么改变一下可能会让训练效果变得更好。

对某些肌肉群做对抗性的分化训练,在胸部训练后做二头肌动作有助于增加区域血液流动,刺激更多肌肉群。

对抗性分化训练是一种增加肌肉特定做工的好方法,而不必额外增加一天专门举铁。如果在周一练胸和二头肌,那么三头肌的训练就不得不放在后半周,那些推的肌肉也不必等上整整一周才能在下周一接受训练。还可以开始做弯举,所以这没什么毛病!

这些技巧要是真的学会,胸肌再大一圈绝对不是问题,卧推的力量增长了,重建的肌肉就会更多,一般情况下,几周内就能有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