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到底伤不伤膝盖?喜欢跑步健身的人,一定要看

文 / 健康人生致富
2021-01-31 00:17

跑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健身方式。但坊间有很多关于 跑步有害膝关节的传闻,比如“跑步,尤其是长期、长距离跑步,对膝关节伤害很大”; “年轻时跑步,等老了膝盖损伤会显现出来”等等。

这些传言不能说全无道理,但绝对是以偏概全了,今天咱们就来科普一下。

跑步能涉及到的关节有哪些?

跑步能涉及到的关节主要有三个:踝关节、膝关节和髋关节,其中关联最多的是膝关节。

膝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构成,内有前后十字韧带、内侧韧带、外侧韧带等,保持膝关节的稳定而不会脱落。

半月板位于膝关节周围的关节间隙,滑膜层覆盖于组成关节各骨的关节面周缘,是全身关节中最为宽阔和复杂的,充填关节腔内的空隙。

跑步姿势不当或负荷过大最容易损伤的是膝关节。

不正确的跑步方法超出了膝关节的负荷,就会容易造成“跑步膝”,这是一种是髌骨关节综合症,慢性过度劳损。

无论普通人还是运动员,在运动中都可能遇到膝关节损伤的问题,但“跑步膝”仅存在于膝盖过度使用的情况,与个人的运动情况、体能状况有关。

国外一项研究显示,常坐不跑和高强度跑步都会引发关节问题,休闲跑步的人群中患病率最低,因此适当跑步对于普通人(非运动员)来说整体上是有利于关节健康的。

所以,不正确的跑步方法或过度使用膝盖都会导致膝盖损伤,但也不能完全不运动。

如何跑步不伤膝盖?

只有错误的跑步方式和习惯,才是导致膝盖损伤的罪魁祸首,包括:错误的跑姿、不合理的跑量、不热身、不拉伸、不锻炼核心力量等等。

1. 跑前热身不能省

很多朋友忽视跑步前的热身和拉伸运动,直接进入高强度的有氧训练中,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会来不及入状态,肌肉的血氧供应不上,肌肉韧性自然也差,对膝关节缺乏支撑和保护,韧带、肌肉、关节都容易受到损伤。

所以,跑前热身唤醒肌肉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是推荐大家做的热身动作。

(1)站立,两手叉腰,交替活动踝关节;

(2)半蹲,两手扶膝活动膝关节;

(3)两腿交替高抬腿,活动髋关节;

(4)两手叉腰旋腰,活动腰部;

(5)一手扶持,依次前后踢腿,活动髋、膝关节;

(6)前后弓箭步压腿,左右压腿,牵扯腿部韧带;

(7)上体前后屈以及上肢的轻微活动等。

2. 跑步姿势很重要

错误的跑步姿势,都会不同程度增加膝关节的压力,我们不再赘述,重要的是我们要了解正确的跑步姿势是什么样的。

首先,若脚落地的位置在膝盖的前边,会造成膝关节伸直,甚至锁死(在每次站起的时候,能发现膝关节在最后的阶段仿佛卡起来了,这是个自然机制,为了增加站立的稳定性)。此时有相当向前的力量都通过地面反馈,冲击到膝关节。所以,在落地的时候,要控制脚踝的位置尽可能在膝盖的正下方,或是略偏后一点。膝盖处的弯曲将起到极好的缓冲作用。

其次,脚部落地点尽可能控制在前脚掌,尤其是重心最好落在正对大脚趾和二脚趾之间的前脚掌位置。这个重力位置为腿部合理排列的受力点。受力点无论是更靠脚的外侧、内侧还是后部,都会造成对膝盖侧向的冲击力,导致受伤。

还有就是控制身体的稳定,不要左右摇晃。因为左右摇晃会让重心位置在侧向不断改变,给膝盖侧向冲击力。而膝盖正面承受体重的能力最强。

3. 跑速与跑量循序渐进

速度:日常跑步锻炼时,每分钟大约180步的速度最理想,差不多7~8分钟每公里。

跑量:至于跑多少公里,请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最好不超过上周的10%。心率是衡量运动强度的一个重要个体化指标,建议跑步距离全程心率不超过最大心率(最大心率=220-实际年龄)的85%,如果想轻松舒适地去跑,把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9%~75%。

如果心率明显上升,应当主动降低自己的配速。每次跑步时间至少要30分钟左右,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年轻人,每次跑40~50分钟也就足够了。

4. 跑步后也要拉伸

很多朋友发现,坚持跑步一年,腿部肌肉变得特别僵硬,像石头一样没有弹性,也没有美感,这是因为忽略了跑步后的拉伸运动。

拉伸能有效放松肌肉,减少肌肉僵硬,增加血液微循环,加快代谢废物的排除,减少运动后的肌肉酸痛。因此,运动后拉伸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5. 核心肌群要锻炼

核心肌群是指位于腹部前后环绕着身躯的肌肉群,是保护脊椎,确保身体的平衡和稳定的重要肌群。核心肌群弱或不懂得收紧核心肌群,运动过程中很可能造成身体的摇晃或动作的变形,严重的还可能造成受伤。

6. 选一双适合自己的慢跑鞋

一般建议每6-9个月或每800公里更换一次跑鞋,并根据每个人的脚型、跑步习惯等情况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跑鞋。

跑步看似很简单,一旦跑错会带来很多隐患,希望大家能够坚持科学运动,真正享受每一次跨步给身体带来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