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探究」那个街角边的健身房还在不在?

文 / 悦尚维斯时尚衣橱
2020-12-25 18:57

喜欢魔力大道的亲们周末好,今天我们来聊一聊熟悉的健身房。

中国的健身行业从90年代开始萌芽,2000年以后开始并道加速迎来黄金爆发期。

在这三十年的发展中,中国体育产业也在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而中国健身房行业本身也经历了多次的浴火重生,不断重塑、改变、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健身产业。

一方面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的认知,另一方面也更为健身房提出了更有挑战的发展要求,中国的健身产业必将在国家新的十四五规划的引导下更加蓬勃、璀璨的发展。

料九从小就十分喜欢运动,无论是足球还是篮球,但最终还是喜欢上了健身。

THE Gym

记得料九小时候去的健身房十分简陋,位置在一个活动中心的旁边,一个街角边。

记得那里大概1000多平米左右,散落20台跑步机,30多个动感单车,有抗组训练场地也有操房,不过当时的教练还是很负责的,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不记得那家健身房还在不在。

逝者如斯,N年过去了,跑步机、动感单车、团课、力量区样子如故,只是设备升级了些,场地干净了些,人们素质提高了些,教练还是那样。

2001年过后,随着我国申奥成功掀起了全面健身热潮,浩沙、青鸟、英派斯、一兆韦德、威尔士开始通过连锁的方式开始入驻社区,一大批私人健身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8年后,在2009年左右行业开始进入到了优胜略汰的阶段,一大批以人海战术、预付费等模式生存的健身房又都倒下。

4年前的2016年,由于政策的引导、市场向三四线城市下沉,全民健身的思潮涌动,而且从其他互联网、科技行业的经营理念和科技产品开始结合健身行业

这时,热钱进入,健身内容、付费模式开始发生变化,新一代的健身房由此诞生!

目前来看,美国的健身房的渗透率超过20%,北欧等欧洲发达国家的健身房渗透率也超过了10%,而我国的健身房渗透率只有4%,这确实存在差距,但也会存在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挑战。

从疫情前看2019年我国健身房已经高达97000多家,健身房的营运数量巨大,然而我国幅员辽阔,万人拥有的健身房却很低。

在北京,万人拥有的健身房只有1.75个,体育大省广东也是只有1个左右,所有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运营数量虽然较多,然而从数量上实际上还没有达到,但是很多健身房的品牌集中度又不高,健身房的服务也面临升级,老百姓的健身意识也需要加强。

目前大型的健身房也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消费者的消费多样化需求。

THE Gym

还记得之前料九也在浩沙等知名健身房健身,但非常可惜,这些健身房已随着时间的推移相继消失了。

未来,谁能够把握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控制好现金流,定位好细分用户,建立好商业模式,谁才能在最终的“大考”中赢得胜利。

健身房的器械发展状况

说起健身房就不得不说说那些哑铃、杠铃、跑步机等。

记得那时,料九家里买的是乔山的跑步机,现在还在用,非常不错。现在的健身器材更科学和美观了,也更为讲究了。

随着健身房数量的不断攀升,健身器材市场也越发繁荣,高端产品比如像Technogym, Life Fitness, Precor, Star Trac占据了整个70%的市场,中低端的国内产品比如英派斯、澳瑞特一类的某宝、某东一抓一大把。

很多设备厂商也将在下一阶段在互联网和产品相结合的方式试图为健身人群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通过科学、智能的管理,更了解自己,提升健身的效果,但是受到成本影响,目前这些大型智能产品的销量还是有待提高,毕竟像跳绳自己也可以数数,像夹胸器做了几组这些简单的计数没什么实际意义。

总结来讲,就是健身房器材领域集中度较高,也有零星分散的细分市场,但是市场规模小,创新的受众群体偏小。

健身教练和认证机构目前情况

其实每个行业都一样,头部公司都管理的比较科学而且严格,很多头部健身房除了看专业、看认证机构,更注重本公司的考试和培训体系。

而一些中端健身房往往看中的只是证书,也没有什么特别高的门槛,当然那些进入该行业健身房的教练从业者通过后期自学还是不错的,目前并没有什么统一的社会标准和规范来加以具体约束,不像汽车驾照,没有的话不准上路,没有律师证不能出庭,没有行医执照不能行医。

因此很多消费者对私教的质量和价格存在信息差!

近几年,很多一线城市的私教收入比会籍顾问的收入要高,未来,二线城市的这种情况也会逐渐向一线城市靠拢。

健身消费人群分析

从目前的健身消费人群来讲,以前无外乎是减肥、塑性、专业训练的,健身房更多的是提供了社交属性,类似于大家去电影院看电影进行社交。

因此我国整体的消费者的健身观念和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更加的灵活,对于场景的要求更高,对于健身内容的变化也十分关注。举个例子,猩猩的团课就非常受欢迎,而CROSS FIT的小组挑战更为有趣。

健身房市场

现如今,健身房市场正在形成一个全新的格局,竞争较为激烈,未来的传统健身房、私教工作室以及团课工作室这些业态也将会并存,服务、内容、形式的差异也将会越来越大。

按照健身房类型划分

传统的健身房一般选在商圈、办公楼附近,场地面积较大,拥有的器械区、团课房、自助区都比较开阔,面积在1000平米以上,而且一般传统健身房受制于规模效应,都会开成跨省、市的连锁企业。

优点是受众面广,内容丰富,缺点是门店的运营成本较高,形式上比较重推销,这些健身房中运营不错的比如威尔士、一兆韦德、金吉鸟等。

私教工作室则一般 选址是在人口众多的社区,而且店面的面积不大,一般在200平米以内,主要以私人教练服务为主,优点是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服务需求,缺点是配套设施偏少,会员偏少,很难拓展更多的店面。

这次疫情很多私教工作室都关门了,从十几个私教工作室缩编到只剩下一个也不是少数。但也有经营不错的比如中田健身。

团课式的健身房主要以商圈为主,面积在400平米左右,服务内容主要是团体健身服务为主,优点是一次性耗课成本较低,而且服务也较为个性化,缺点是场地偏小,会员数偏少,租金成本较高,比如spacecycle,Pure Yoga。

按照会员卡等级划分

如果按照会员卡的卡费分级来说,一般2000元/年的会员权益卡收费标准属于较为低端一些的健身房,2000-5000元的属于中端一些的健身房,5000-8000元的属于中高端一些的,而8000元以上的健身房就属于较为高端。

当然有一些价格较高的健身房其实设备不见得有低端的健身房好,比如有些健身房在酒店里,一般收费较贵,都是一些私人承包的,但是从器械、服务来讲非常一般。

目前低端的健身房占比整个健身房市场的35%左右,中端在45%,中高端在15%左右,纯高端也就5%。

很多健身房实际在经营中在获课阶段都会有一些问题,但是随着这几年健身行业的日趋完善和优胜劣汰,健身房已经从一味的推销逐渐过渡到以服务为主了。

比如目前整个行业内的健身房的会员卡复购率不到20%

服务和内容无法创造好的用户粘性,用户的转移度较高,而且很多健身房对于留客没有什么有效手段,还有超过40%的用户会同时拥有两家健身房的会员资格。

目前最棘手的问题是健身房无法提供高价值的服务,除了会员资格、私教课、团课收费以外,高增值服务几乎没有,所以导致整个行业的现金流吃紧。

疫情对健身行业的影响

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是国内健身房在严格的防疫措施下复工比较高了,然而目前真正进入健身房的顾客只有以前的60%-80%,未来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从长远的角度看,这次疫情给大家所带来的心理影响巨大,未来的健康方向是没有问题的,而且随着疫情的完全消失,可能会在某一个时间迅速爆发。

THE Gym

现在线上健身的普及率很高,很多的运动场景已经开始从健身房转移到家庭中,所以未来的家庭健身、户外健身的普及率会更高。

比如KEEP在疫情期间的活跃率达到了20%,公园里以前只有一些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现如今就算是外部温度达到0度,也依然有很多慢跑、锻炼的年轻人。

(以上为魔力大道对主流健身房的调研,如想共同探讨,请联系作者)

在未来的某一时间段内,将会发生行业内整合的可能,大型传统健身房会吞并一些由于疫情经营不善的健身房,这些健身房将会在线上开辟更多的渠道,比如APP、小程序等,使得健身的线上服务让平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来到线下健身房的人可以达到一样的目的。当然,这还需要明星教练以及一系列的包装、推广。

疫情期间,大约有40%左右的健身房迫于现金流的压力和房租的压力,导致经营问题而倒闭,一些管理较为粗放的企业在这个时候都没能挺过去,二三线倒闭的健身房的比例比一线城市倒闭的健身房的数量还多。

北方目前已经进入冬季,虽然很多健身房已经重新复工,但是冬季让很多健身者望而却步。

很多健身房迫于经济压力,对于暖气的开放不足,导致健身人数下降明显,会员卡的复购率也不高,同时由于国家对于疫情防控等政府政令等要求,可能还要在一段时间内减少人员在健身房的停留时间,另有一些地下健身房也会受到影响。

后疫情时代将会給健身行业带来的影响

品牌效应明显

首先,健身房的品牌效应会更加明显,马太效应进一步加剧。

同时,健身房会由分散走向集中,当然这还需要一段时间。健身房品牌也会更注重会员的服务,教练的专业度也会更高,管理的模式也将会逐步走向专业化。

从门店规模上,很多的店面会缩小面积,提高坪效。

教练的选拔、服务、专业度也将会越来越严格,要求也会越来越多。很多健身房也将会选择“线上+线下”的模式去提高收入。

资本市场跃跃欲试

目前,很多商业资本依然在蠢蠢欲动,希望在疫情期间的最后阶段能够抄底,虽然健身房产业属于线下实体店,也属于线性的行业,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大家都明白了只有健康才是生活的真谛。

实际上疫情前很多资本方就看中了大健康行业,也有很多资本在觊觎体育行业本身所带来的机会。

体育行业中的健身休闲业必然将在疫情后迎来新的发展机会,而健身休闲业中的健身房产业,这几年虽然发展迅速,但是整体占比体育产业的比重依然不高,且行业集中度不足,未来的马太效应会更加明显,这一产业也将随着疫情过去之后迎来更加光辉的未来。

其他机会

除此以外,健身房行业所附带的健身装备、健身器材、体育培训、线上课程、户外活动也将会在下一轮的行业整合中不断的创新发展。

虽然目前来看,整个健身房和所有的体育产业都有一些千丝万缕的关系,疫情过后,也会迎来大变革,但是也不能贪求冒进。

无论是传统健身房、新兴健身房、私教工作室还是线上服务商,真正去攻城拔寨的方式是如何能够让消费者重燃信心,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产品,能够提高会员的真正粘性。

一味的通过销售来获得现金流的日子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疫情终将会过去,未来如何迎接新的行业变革,是拥抱,是惋惜,是融入,还是脱离?

对于行业从业者而言至关重要,很多人还在等待机会,等待所有人都会看到才会采取动作的机会,然而谁能快速识别机会,做出正确的改变,谁才会在下一个风口飞上天。

《断舍离》中说:无能为力的事,当断;生命中无缘的人,当舍;心中烦欲执念,当离。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往。放下执念,心才能重回安宁。

很多时候,生意就是生意,该断则断,不为所乱,有时候也不能把商业看得太重,一心想赚钱,结果不一定能赚到钱,解决了社会矛盾的方法越大,越能够获得成功。

其实健身房领域的矛盾点即是突破点,这个点琢磨明白了,想做一个不成功的健身房也挺难的。

《断舍离》中还说:人生中大部分告别是悄无声息的,原来某天的相见,竟已是最后一面。此后,即便没有隔山隔水,也不会再重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