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圈最大悖论,人人都是自然选手

文 / FE健身领域
2020-12-20 18:25

穿越时空以后,把祖父杀了,那自己还活着吗?既活着,又不活着,这种薛定谔的活着,就是一种bug。

在健身健美文化中,也有很多事情一时半会解释不清楚,但是它就是发生了。

这一期我们就来好好总结一些健身圈的几大怪事,你可能之前没注意,但是现在可能就发生在你的身边。

每个人都是自然训练者

“我没用药”,感觉人人都在说我没用药,能开诚布公的人少之又少。这时候我要是真举几个例子,那就太得罪人了。虽然你们会看得很开心。

我仔细一想,我跟鹿晨辉算是故交,加上他自己已经明确公开自己用药,我就用他举例他会安全点,我想他也能理解。

现在就假设鹿晨辉说自己没用药,你能怎么办?你敢按住他去尿检吗?你有这个资格和权力吗?

是不是你根本证明不了我用了,那就是没用。无论如何大家都有自然办法来解释自己的水平。

用药了但是肌肉不大的人

可以说:我练成这样根本不需要用药,你们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

用药而且肌肉很大,但是年纪大的人

便可以涨红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我练了几十年了,应该涨这么多肌肉,能算用么?

用药而且肌肉大还年轻的人

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集群组”,什么“循环法”之类,引得众人都抓耳挠腮起来。

不要问,问就是“每个人都是自然的”。

以至于现在的普通人已经根本无法分辨出用药与非用药之间的界限,让很多普通健身爱好者有了不切实际的目标。大家其实都能理解职业化,早就知道了这是必然面对的选择,不如开诚布公。

健身比赛结果竟然是由主观决定的

如果要评选出什么体育竞技是全凭绝对主观判断的,健身类比赛一定是在最前面一排的。

肌肉拉丝最清楚就是第一名吗?不是。

肌肉最大块的就是第一名吗?不是。

肌肉之间大小比例均匀就是第一名吗?不是。

那是什么?是裁判多年的经验和感觉。

有些人喜欢比例更匀称、有人喜欢块头更大一点、有些裁判喜欢线条多一点,比赛就是取所有裁判主观喜好的平均值。

各朝代流行的唇妆 审美这玩意儿是很容易变的

所以如果有一天大家觉得头大也是很重要的审美,那么我也可以去赛场上较量一下。

唯一决定论

当有一个大神出世的时候,我们总是会产生极端的判断。比如某某基因好、比如某某有运动员基础、比如某某用药厉害等等。

而我们也会因为一个很单一的因素而讨厌一个运动员。比如某某运动员发了个我不喜欢的广告,他就是收割韭菜。比如某某运动员支持大重量训练法,不符合自己的认知体系,所以他什么都不懂。

搞得好像吃这一行饭,就那么几个因素是重要的。明明饮食、训练、睡眠、心态、生活方式、激素、经济基础、武德等等都在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但是大家很喜欢用一两件事来决定好坏。

你永远没有网上吵架能赢的时候

你跟他说一周练3次,他跟你说你一周应该练5次增加训练次数。

你跟他说一周练5次,他跟你说你一周应该练3次,确保恢复。

你跟他说饮食很重要,他跟你说蛋白粉要吃。

你跟他说你吃蛋白粉,他跟你说多吃肉。

你跟他谈训练,他跟你说理论,你跟他说理论、他跟你说效果、你跟他说效果,他跟你谈安全、你跟他谈安全,他跟你谈情怀,你跟他谈情怀,他跟你谈训练。

不如省点时间学一门小众外语,别人吵架用中文,跟他说外语,万一他会说外语,你就说方言。吵不过别人就提高吵架的门槛,要别人无从下嘴。

我做事的风格是,我最想讨论两件事情。

1 要有经过一部分“普通人”验证过的经验

2 必须是脚踏实地的理论基础

一味强调经验然后自创功法搞发明创造,这太玄了。

一味追根溯源“引经据典”为了自证而求新求偏,这太飘了。

在成熟理论上经过必要经验验证,这样总结的方法可能很老土,但是绝对踏实。我们的线上训练营就是老土但是确保有效的实例。

我们真实指导了上千人健身,很多想法是脱胎于这么多人的经验和教训,你花几天听我讲的东西,可能是别人用几年青春的代价才想明白的道理。

我们无法总结出一条最正确的健身道路,但是已经帮你排除了几千条被别人证明是不太对的方法。

下图是近期一位学员长期低体脂,增肌速度缓慢,仅有60kg,经过调整以后两月涨了6斤。

每次至少有20%的线上训练学员是通过老学员口口相传来的。几百名群友作证,生生的无PS截图,训练营做的是口碑,绝对的自来水。

课程形式是集中讲知识+一对一解决问题,这是非常充实的训练营体验,一对多的价格,一对一的体验。但凡你有体验过其他训练营,再参加我们训练营一定会有“这才是训练营的”感觉。FE线上训练营为期九天,参与本期训练营还将获得价值299的一套补剂,包含了氨基酸、氮泵、定制文化摇杯、蛋白粉试用装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