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全马撞墙?学会用脂肪作为主要能量来源

文 / 栋哥看社会
2020-10-14 00:46

全马和半马最大的不同,是你必须去构建一个不同的能量代谢系统。

撰文/柳条

编辑/柳条

出品/马孔多跑步研究室


跑过全程马拉松的跑友都知道,跑马过程中最害怕的碰到的“恶魔”就是:撞墙!

跑马后半程,抽筋、体力透支、运动能力急剧下降……举步维艰还不能停,难受到痛不欲生、万念俱灰、怀疑人生!

都说30公里以后,才是全程马拉松真正的开始,这之后的状态才是决定能否跑出目标成绩的关键。熬过撞墙的人,在心理上已经是个马拉松战士了。

跑马中没有遭遇“撞墙”,完成了比赛目标,配速一稳到底,甚至跑出负分段的人,才是真正的跑马“高手”,这些人备战期间确实是练到位了。

何为“练到位”?难道只是简单地积累跑量吗?

在平时,我们会看到很多跑者为了能够达到目标,平时训练可以说非常刻苦,感觉要是自己跑得不够快,身体不累、没有被掏空,就是不努力不勤奋的表现,就不会有进步。

然而很多人到了比赛时,却没能跑出相应的成绩。这是为什么呢?

还有不少跑者平时多坚持中低强度的慢跑,日常10公里,周末跑跑半马,配速不快,反而更能在比赛中获得超出预期的好成绩。这又是为什么?

是否会撞墙的一个重大因素是耐力,很多跑者速度有余而耐力不足。耐力为何不足?

其中涉及到一个耐力训练的根本问题,就是能量来源!想要提升你的耐力,就要学会用脂肪作为主要能量来源。

你或许疑惑能量来源不是主要“糖”吗?为什么要学会利用脂肪作为身体能量来源呢?

今天就跟大家说说这个被很多人忽视的问题。

为什么要重视利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

说起地球上耐力最好、最有名的马拉松运动员,大家都会想到的是现在马拉松世界纪录保持者基普乔格。

然而,还有一种雪橇犬,可以一天不间断地跑5个马拉松,并且可以连续跑一周,即便他们连续9天奔跑1600公里,它们在终点撞线的速度和出发的速度,都一样快。

这是因为他们有着非常独特的供能方式,那就是不需要糖原供能,仅仅需要脂肪和蛋白质。他们的身体里有着源源不断的能源,而且不会产生“尾气”。

而其他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由糖原、脂肪、蛋白质的混合供能方式。所以有人说,雪橇犬会一直跑到骨折才会跑不动。

因此,决定耐力的能量代谢能力,远远比肌肉能力重要。

从人体供能方式上来说,人体内的能量来源有糖、脂肪、蛋白质,其中蛋白质供能占比只有5%;但是不管你吃多少碳水,身体里最多储存大约600g的糖。

一般来说,慢跑1公里,每1公斤体重消耗1千卡能量。比如,一个体重70kg的跑者,跑一场全马需要2940千卡的能量。即使你的身体存满了糖原,1g糖会产生4千卡的热量,最多也只有2400千卡。

所以只用糖原作为能量来源,是不足以支撑你跑完全马的;况且人体不会让你身体内的糖原全部消耗掉,因为糖是大脑唯一的供能物质,为了自保,身体会预留一部分糖供给大脑,否则就会有生命危险。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低血糖时,会头晕眼花,身体不受控制,一个重要原因是大脑的能量供应不足。

研究发现,如果完全是糖供能,你只能以马拉松的配速去跑100分钟,因此没有人能够仅靠糖供能去完成全程马拉松。

而哪怕一个体脂率只有13%的人,身体内的脂肪都可以供你去跑20场马拉松。

所以,马拉松最佳的方式是使用混合动力,一开始尽量使用脂肪作为主要能量,减少糖原的消耗,到了比赛后半段,就可以放开使用糖原了。

脂肪是清洁能源,几乎没有尾气,但是脂肪是慢速能源,只有在低强度中才能培养它的供能比例。

很多跑者在马拉松比赛中撞墙,就是因为身体供能方式选择错误,一开始速度太快,大量糖原被消耗,半马或者10K比赛你这么做没有问题,但是全马就不行了。

因此说到这儿,那些每天喜欢追着速度跑的人,是不是应该明白,为什么拉长距离之后你的速度就无法维持了。

因为在日常训练中,你从来没有耐心培养过你的脂肪供能系统。

全马与半马的最大不同:去构建不同的能量代谢系统

身体内最多储存600g 糖,如果在高强度下去跑半程马拉松,仅供使用1小时;而这1小时正好是半马精英选手完赛半马需要的时间。

如果把强度放慢到跑全马的强度,那么这些糖仅够维持100分钟;因此对于全马选手来说哪怕是精英选手,也要依赖于脂肪代谢的帮助,才能完成你在比赛中的能量供应。

因此全马和半马最大的不同,是你必须去构建一个不同的能量代谢系统。

如果日常你总是以半马配速,或者更快配速去训练,意味着你始终在锻炼你的糖代谢系统;在全马比赛中你的能量供应,是无法把这个速度支撑到终点的。


如果你还不了解,可以看一下下面这张图:

横坐标是VO2MAX(最大摄氧量)百分比,百分比越高说明运动强度越大。纵坐标是脂肪和糖原作为能量来源的百分比,红色的线是脂肪,蓝色的线是糖原。

可以看到,随着运动强度增加,脂肪作为能量来源的比率将会减少,而糖原作为能量的比率将会增加,中间会有一个交叉点。

当运动强度在这个交叉点以下,那么将主要以燃烧脂肪作为能量来源。但运动强度在这个交叉点以上,那么将主要以糖原作为能量来源。

这也是为什么要让减脂跑不能跑快了,而是需要控制在中低强度去慢跑,就是为了更多地消耗脂肪。

如何才能学会利用脂肪作为身体主要能量来源?

同样是跑步,不同的强度决定了能量代谢系统的不同,比如100米、200米、400米运动员,主要以爆发力为主,依赖糖供能,这些运动员在退役后很少会转换项目去跑长跑或马拉松。

而不少跑5000米、10000米的运动员,却常兼顾半马、全马项目,比如贝克勒、基普乔格、法拉赫等都是退役后转为跑马拉松,因为中长跑是建立在耐力训练的基础上。

上图中讲到的交叉点,对不同水平的运动员来说是不一样的。有些非洲精英选手,运动强度在70、80%VO2max的时候,还处于以燃烧脂肪为主的阶段,这就非常厉害了!

这是如何做到的?很大一个原因,是长期有氧训练积累的结果。

我们会发现在马拉松比赛跑得好的往往是一些老将,比如1984年出生的基普乔格在35岁时还能全马破2;目前中国马拉松一哥董国建,去年32岁时跑出2:08:28的中国年度最佳战绩;还有不少老爷子,五六十岁还能跑出破3的战绩!


当你的有氧基础很牢固,那么你的身体就能更有效的利用脂肪和碳水。一名训练有素的中长跑运动员拥有很好的代谢灵活性。

Stephen Seiler博士是一名运动学专家,他表示,要想提高代谢灵活性,建议遵循80/20的训练原则。也就是80%的训练都是有氧训练,20%才是速度或者强度训练。

2009年的一项研究显示:提高耐力最好的方式是持续有氧训练与高强度间歇训练相结合。单纯练间歇或者单纯练有氧,都不能达到最优效果。

什么是有氧训练呢?之前马拉松助手也写过很多相关的文章。其实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慢跑,就是跑步的时候可以说出完整的句子。

想要提升耐力,有氧训练可以遵循下面三条:

1. 心率:平时跑步,大多数时候不要让心率超过最大心率的85%。也可以用最大有氧心率跑MAF180,即跑步时心率不超过“180-年龄”。

2. 跑步时间:日常跑步时间最好在1小时左右;周末适当拉长跑步时间,但最好不超过2.5小时。

3. 规律:一周跑坚持3-5天,贵在自律坚持。

所以说,要想提高身体利用脂肪作为能量来源的能力,就要坚持有氧慢跑来提升耐力,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安全的方式。

不过,很多人认为有氧慢跑的训练效果不明显,其实这是因为坚持的时间不够长,耐力就是耐心,训练耐力的过程,是对体质的开发和改变,因此是漫长的。

耐力和速度好比挖地基和盖楼房,耐力是基地,速度是高楼,只有地基挖的足够深,你才能获得可持续的速度。

当你有氧训练持续时间足够长,才能慢慢领会其真正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