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练稀缺 运营成本过高 国内健身房该如何化解危机?

文 / 中国商网
2019-04-12 16:14


优质教练稀缺 运营成本过高 国内健身房该如何化解危机?

中国商网 唐砚/摄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颉宇星)近日,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健身品牌古德菲力北京贵友大厦店宣布闭店,大量会员到店索要退款。不可否认,在健身行业中,由于优质教练稀缺、房租等运营成本不断上涨,大量健身房面临着生存压力,倒闭的健身房也不在少数。在业内看来,健身房应该提高教练素质、减少运营成本,回归服务意识才能化解危机,健康发展。

加强优质教练培养

据记者了解,很多消费者在抱怨健身房的教练专业水平不高、对待学员不够用心、花了钱却得不到同等价值的服务等。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教练不专业的现象?一位曾在上海某健身房工作过的教练向记者坦言,健身教练每月最低的销售指标是4万元,压力非常大,“重销售轻服务”成为行业通病,很多教练只顾销售课程,很少有人愿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上。

中国保健协会专家认为,目前,优质的教练是健身行业较为核心且难以短时间培养的资源。健身教练需要具备销售、服务、教学、引导等能力,而现在绝大多数健身房都只重视教练的销售能力,这也是资本的逐利性决定的。资本为了追求现金流最大限度的回笼,而忽视了专业化的服务和消费者的体验。

优质健身教练稀缺的现象已经引起行业广泛关注。智能健身房此前尝试引入AI技术代替健身教练。但就在去年,随着Vento智能健身房经历了全国性的倒闭潮,业内也得出了一个结论:“去私教化”的方式仍然无法成为主流。

不少消费者也表示,健身教练能帮助他们矫正姿势,防止不必要的损伤,在健身时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从目前的情况看,健身房取消教练并不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健身品牌超级猩猩在去年发布了为120位全职教练和100余名兼职教练提供人均3万元左右的培养资金支持计划。

另外,为了增强消费者的信赖感,超级猩猩在对教练进行绩效考核时,参考的是“转介绍率”和“毕业率”两项指标,并没有“续课率”的要求。超级猩猩创始人跳跳认为,与其在单个用户身上“薅羊毛”,不如砍掉推销,让消费者可以快速地看到健身效果,增加“毕业率”,同时进行口碑传播,增加“转介绍率”。

除了依托健身房来培养教练,目前市面上还出现了一些专业的健身教练培训机构,例如拟借壳上市的赛普健身学院、零基础教练培训机构567GO,还有主打功能性训练的机构OneFit以及主打ACE证照培训的3HFIT等。

根据健身SaaS管理系统服务商三体云动发布的《2018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去年中国健身房总量超过46000家,至少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美国的44000家。由此可见,随着健身房数量的不断增加,对于优质健身教练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

开拓二三线城市市场

除了优质教练稀缺,房租成本上涨和竞争加剧也导致了健身房面临着不小的生存压力。据中国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过去的一年中,仅北京就有20家健身房关门停业。

除了古德菲力北京贵友大厦店关闭外,去年10月,杭州肌动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第一家人工智能健身房Vento北京望京店也宣布闭店。今年2月,动感单车健身房GuCycle关闭了北京、上海门店。记者了解到,闭店原因都是由于房租压力过大。

青鸟体育董事长卞光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2001年到2016年健身房房租大概涨了五倍,但青鸟健身的会员卡在2001年是6800元,而2016年却降至4800元,随着收费的降低,企业也出现了亏损。

卞光明表示,传统的大型健身房是重资产模式,资金压力很大。以一个3000平方米的健身房为例,每月人工成本加房租水电支出在80万元左右,这也迫使健身房必须采取会员年卡、季卡这种预付费的消费模式以回笼资金。

相比倒闭的健身房,中国最大连锁健身房之一的威尔士被LVMH集团旗下基金LCatterton收购,被看作传统健身房所有者的自我求变之举。但据媒体报道,收购方已经意识到威尔士目前的负债规模远超出预期,解决这些负债是当务之急。

除了运营成本高,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竞争压力大,也成为一部分健身房被市场所淘汰的原因。

统计数据显示,北京、上海的健身俱乐部数量都在1300家至1400家左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健身房不仅数量多,而且密度大。在这些城市,几乎是每隔三公里就有一家健身房。在较大的竞争压力下,有些健身房大打价格战,健身年卡预售销售额相比从前可能降低,这就会导致健身房入不敷出。”北京市一位健身房经营者如是说。

在这种形势下,一部分健身房正在向武汉、成都、杭州、重庆等城市进军。

报告显示,成都、重庆的健身房数量增长较快,其中成都私人健身工作室达到1231家,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

中国商报记者了解到,威尔士已经在重庆等地开设店铺。而小型健身房乐刻也在非一线城市进行拓展,包括杭州、南京、济南、重庆、武汉、成都等。

一位在大连开健身工作室的人士对记者表示,在一线城市开店竞争激烈,租金、物业和水电等费用都处于全国最高水平,风险很大。而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由于市场竞争不算特别激烈,密度也不是很大,每一家新开的健身房可以吸纳很多周边的住户。

上述人士认为,二三线城市的顾客人均收入或许没有一线城市高,但他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高。另外,二三线城市的生活节奏较慢,顾客是有时间也有经济条件去健身的。

报告还显示,今年,一线城市健身房总量预计保持平稳微降,二三线城市人群健身需求明显,所以二三线城市的健身房会继续保持增长。

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

上述受访专家表示,目前健身行业出现危机,既是坏事,也是好事。这说明健身行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也预示着未来相关机构会讨论更多解决这一行业问题的办法,促使整个行业规范发展、健康发展。总体来说,这个行业发展潜力还是很大的。

据中国商报记者了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体育健身活动支出增长了39.3%。国家体育总局数据表明,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呈现逐年增加的态势。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体育人口有望达到4.35亿人次。

有专家表示,目前参与健身的人数越来越多,但还没有达到大众化的程度。有一部分人群保持着持续健身的习惯,但更多的是刚刚开始健身和正在观望的人群,而上述这些消费者的健身需求也是不同的。健身房针对这些消费者的差异化需求,应该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

他建议,健身房目前应该做两件事,第一,留住老客户,保护存量市场份额。健身房应该为不同人群提供有效的指导和优质的服务,提升课程的含金量,增加消费者留存率和满意度,让消费者真正获得想要的效果。最成功的生意应该是买卖双方实现共赢。

第二,开发新客户,发展增量市场。健身房应该把更多的健康知识传递给消费者,争取让健身成为更多人的生活习惯。想要让消费者健身意识得到提升,不仅要依靠政府提倡,企业还应该做出更多努力,承担更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