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活健身房的,就是那些一张张被抛弃的健身卡。

文 / 健身女王mily
2019-03-19 21:23


热爱撸铁的小伙伴们,可能很少会抛弃自己心爱的健身卡。但对于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来说,半途而废这样的事就经常发生了。哪怕是整体健身风气相当盛行的外国,也有数据统计显示,健身卡的弃置率高达67%。那么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坚持去健身房那!么!难!怎样才能避免这样“肉还在,钱没了”的悲剧接连发生?今天小编就和大家扯一扯,那些号称能帮你坚持健身的方法。

奖励机制

对于健身来说,这是一个有用,但帮助并不十分明显的方法。

在麻省理工大学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做一个任务,在四分钟内尽可能多地按键盘上的两个键,谁按的快,谁就能拿到现金奖励。

不过两个组的奖励金额差距有点大,一组是300美元,一组则是是30美元。至于结果,相信你也猜到了,肯定是奖励300美元的那一组表现要好。

具体有多好呢?

数据显示要比奖励30美元那一组好上95%,可见金钱的魅力不比翘臀差啊。这时你可能有疑问,明明前面说好的,奖励机制的帮助不大,这个实验结果怎么回事?别着急,还有后续……

研究人员随后又做了另外一个类似的实验,要求两组学生去解比较复杂的数学题,奖励设置跟之前相同。这一次却发现,高奖金组的解题速度,比低奖金组慢了32%。

这个结果说明什么?

当我们做一些并不容易完成的事情,很容易被所谓的奖励分散了注意力。

毕竟白花花的银子在那放着,只要完成手头的工作就能得到。但偏偏这工作太难,很可能让你到手的鸭子飞了,有一种患得患失的心理在其中难免压力很大。

兴趣机制

兴趣和奖励

都能作为我们坚持的动力

但它和奖励区别很大,这是一个很有用的方法,要想把某种事情长期坚持下去,那就把它发展成你的兴趣。

就拿健身来说,选择一项真正喜欢的、让你觉得有趣的运动,更有利于长期坚持。

研究者对两组实验者的大脑进行功能性磁振造影分析,发现为了好玩而完成挑战和为了奖励完成挑战的这两种人,大脑的活跃程度相同。

但有趣的是,如果第一次有奖励,第二次没有奖励,同一个人大脑的前部纹状体和前额区活跃度降低。那两个让人不明觉厉的名词,是人类大脑中跟自我激励有关的区域。这可以说明,奖励可能会消除我们与生俱来的兴趣,而兴趣,则是我们改变旧习的动力根本。

目标机制

当你有了兴趣

就会有一个想要达到的目标

如果你的目标不是由兴趣中发掘而来,那它对你的督促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有一项调查健身目的的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减肥而健身的人,锻炼时间要比为了想过的更好的人少了32%。现在国内健身风气的确是越来越浓,但很多人走进健身房还是被动甚至是盲目的。这应该也是那么多健身卡被浪费的原因。

态度机制

以兴趣为导向的目标

更容易有积极的态度

当你有了以兴趣为导向的目标,整个人在健身过程中的态度就会发生根本上的变化。有积极的态度是很重要的,但要注意的是,乐观主义不一定永远都有效。

研究者在调查了210位想戒烟的女士后发现,那些总是幻想不用经过什么阻碍就能戒烟的人,总是更不容易减少吸烟量。

积极的想法是个骗子,会欺骗你的大脑,让你认为自己已经达成目标,这种幻想中的成就感,会削弱你坚持的动力。

当然,消极的想法同样是不可取的。

所以在态度上需要做到的的,想像自己的目标会实现,同时想着怎么克服道路上的障碍物,这样消极想法和积极想法混合的方法被称为心理反衬(mental contrasting)。

在态度机制中,最需要特意避免的,是一种“反正……那么……”心理。

研究人员曾在一些减肥者身上做过这样的心理实验,先给实验者不同大小的奶昔,然后再给他们不同大小的冰激凌。最后发现那些喝过大杯奶昔的减肥者,一般都选择吃了更多的冰激凌。

因为那些喝了大杯奶昔的人往往会这样想:“管他的,反正我已经这样了,还不如再多吃一点”。

类似这种“反正……那么……”的心理,中国人一般把它叫做破罐子破摔,是很多人功亏一篑的终极原因。特别对于健身者来说,简直是大忌中的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