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诊心理障碍人数不断增加,人们正在慢慢抛下“病耻感”

文 / BTV养生新天地
2022-03-21 00:17

近年来,心理障碍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其中不乏青少年学生们,比如说学习困难、厌学、叛逆,人际关系等问题,还有强迫、焦虑、抑郁心理问题等等。

同时,中年人也属于心理疾病的高发人群。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面对激烈的竞争精神压力很大,而他们在生活中又是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也非常大。因长期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而又得不到应有的调适,会使其身心过度疲劳。久而久之,必然会导致焦虑不安、抑郁症、精神障碍等精神心理疾病。

与几年前相比,人们的心理健康意识大大增强,以前人们觉得心理疾病有一种“耻感”,丢人。而现在,在很多人眼里,看心理门诊,就如同感冒了看医生一样,不再需要遮遮掩掩。

心理障碍有4个先兆

睡眠障碍:常表现为入睡困难或不能入睡,日夜颠倒。与正常人的失眠不同,精神病人失眠无明显原因,不主动求医,常连续数日,虽彻夜不眠,次日仍毫无倦意,甚至精力旺盛。

记忆障碍:表现为记忆减退,尤其以近期记忆减退为主,经常丢三落四,刚做过的事转身即忘。

过分敏感多疑: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如听到别人讲话,就怀疑是在议论自己;别人做事是针对自己;有的甚至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这种多疑与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虽经事实证实不存在,但患者仍坚信不移,无法说服,内容荒诞无稽。这种病态的思维称为妄想。

性格改变:精神病人早期可出现性格改变,如原来热情、乐观、善于交际的外向型性格的人,逐渐变得独处、少话、淡漠、退缩,原本内向的人会更加内向,甚至社会能力逐渐降低。若没有特殊原因出现性格改变,应考虑是病态所致,而绝非一般人认为的“思想问题”。

①影响了社会功能,包括学习、工作等。

②影响了生理功能,包括睡眠、饮食,身体不适等。

③自我痛苦程度增加,如情绪低落、烦躁等。

1、在心理健康上,造成个人精神痛苦,让人消极、悲观、情感脆弱。让人失去自信,人生态度发生改变。让人行为对环境适应不良、意志减退、失去理想、失去追求、酗酒解愁、脾气暴躁、自伤伤人、消极行为等。

2、在学习上,难以集中注意力和精力学习,成绩下降,不能坚持学习,要休学或退学。

3、在生活上,缺乏朝气,沉默,退缩,自我封闭,因生病严重影响生活的质量。

4、在人际上,容易烦躁,容易激动,发生吵架或与人发生冲突,人际交往困难。

5、在工作上,工作能力下降,不能坚持工作,常请假、病休、卧床,对自我成就与前途造成影响。

国人心理健康现状如此严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保持健康心理非常重要。那么,什么是健康的心理呢?

生活中常听人说:“那人性格真怪,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但性格“怪”,并不一定是心理不正常。心理是否健康要看和环境的一致性、精神活动协调性和个性的稳定性是否正常。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米特尔曼很早就提出了“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1.有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地估价;

3.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4.与现实的环境保持接触;

5.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6.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7.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适度的情绪表达与控制;

9.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对个人的基本需要恰当的满足;

10.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条件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一般说来,心理健康的人能够善待自己和他人,能够很快地适应环境,情绪反应趋于正常,人格完整。心理健康的人并非没有痛苦和烦恼,而是能适时地从痛苦和烦恼中解脱出来。他们能自由、适度地展现个性,并且与环境和谐相处。他们会享受美好人生,同时也明白知足常乐的道理。他们不钻牛角尖,而是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

最后提醒大家,心理障碍让患者饱受折磨、同时也让其身边的亲朋好友忧心匆匆,如果不经过治疗,任由病情发展恶化,患者很有可能走上自杀的不归路。当患上心理障碍时或者身边的朋友患上心理障碍时,应该积极面对,生病了并不是件羞耻的事情,只要积极治疗,都可以恢复健康,重获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