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评 | 找回健康睡眠,呼唤健康生活方式

文 / 芳芳聊健康
2022-03-18 18:21

3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联合发布《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2)》。报告指出,我国民众睡眠时长不足,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相比十年前时间缩短近1.5小时。

数据显示,我国民众睡眠时长不足,每天平均睡眠时长为7.06小时,超过8个小时的被调查者比例仅为7.97%。比较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民众睡眠情况,如今入睡时间平均晚了两个多小时,起床时间平均晚了37分钟,意味着睡眠时长缩短近1.5小时。可见,我们的睡眠时间越来越短,的确到该重视的时候了。

健康的睡眠能促进人类的成长发育,这与每一个人的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好睡眠可以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提高幸福指数。然而,对睡眠这种自发的生理需求,并非人人都有正确认识。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不少人存在睡眠不足甚至严重不足问题,以至于导致睡眠引发的种种疾病。

报告还指出,影响睡眠时长的因素分别是看手机或上网导致睡眠拖延,工作或学习时间长挤占了睡眠时间,以及失眠等睡眠障碍的影响。显然正是不健康生活方式,“偷走”了我们本该拥有的正常睡眠。只有循自然规律和生物节律,听从脑内生物钟的指令,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才能睡出健康生活。

睡眠障碍包括“睡不着、睡不醒和睡不好”三大类90余种睡眠疾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水平、生产安全和生活质量。科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睡眠上并没有很大不同,睡眠习惯基本是后天养成。而不少人睡眠不足,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存在主观因素。对一些“朝五晚九”的人来说,需调节好自己的作息时间,尽量弥补睡眠不足。而对那些可以做到睡眠充足,却经常忽视睡眠质量的人来说,更该引起足够的警觉。

由此,找回健康睡眠,呼唤健康生活方式。睡眠质量关乎人们的健康和幸福,是高质量生活的重要保障。由此提醒大家,保持充足睡眠,注重睡眠质量,实属必要。每天都应该重视睡眠,如此才能保证我们在拥有一个好睡眠的基础上,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工作、生活中,使自己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文/刘天放

图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