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 躁狂症

文 / 雨渡养生
2022-03-17 09:28

躁狂症

躁狂症是一种严重精神疾病发作的状态,或者严重疾病类型,躁狂症也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项,按照现在的诊断标准,有躁狂症发作的一般都会诊断双相情感障碍躁狂发作。

1.病因

(1)遗传因素:大样本人群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患本症病人的亲属其患病的机率高于一般人群的10~30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愈高。有学者提出80%的患者具有遗传倾向。

(2)生化因素:有研究表明,中枢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过高,5-羟色胺(5-HT)功能低下,多巴胺(DA)功能增高均可引起躁狂。

(3)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模式由纯生物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时代,社会心理学的致病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重大的负性生活事件:即不愉快、有“丧失感”,令人失望的生活事件如意外灾害、亲友亡故、经济损失、人际冲突等均可引起躁狂症。

2.症状

躁狂症最常见的表现就是出现情感高涨,兴奋话多,而且有的时候会非常容易暴躁,甚至是很多的动作行为多等,其实都是和心理以及精神有很大的关系的,平时可以适当的减压,避免过度紧张劳累及压力刺激,而且还要进行心理的疏导,都是会有所好转的。

3.

治疗

第一、药物治疗,目前对躁狂症有一系列的药物可以使用,总体的疗效也是比较令人满意的。但是有一部分药物患者用后可能会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要根据治疗后的反应及时做出调整。

第二、躁狂症严重发作的时候,要快速控制症状也可以进行物理治疗,主要是电休克治疗,对快速改善严重状况发作的症状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三、药物治疗和电休克治疗是急性期治疗最常用的方法,病情稳定以后还要维持治疗,可以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治疗和康复治疗。

4.

预防

预防躁狂症一方面要减轻压力,压力过大是诱发躁狂症发病的主要诱因。另一方面也要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减少或者是避免躁狂症发作的因素。另外,也要注重性格的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能够避免躁狂症的发作。而有家族精神病遗传史的年轻夫妇则要避免遗传因素的影响。

结尾再给大家看一个有趣的小视频

你点的每一个“在看” 我都认真当成喜欢

投稿邮箱:dlhlzyxy123456@163. com

图文 | 青年传媒中心

编辑 | 青年传媒中心 熊晓玲

审核 | 青年传媒中心 张磊 沈雅琪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