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听力不好,但又不想戴助听器,这样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

文 / 袋鼠没有口袋
2022-03-08 18:20

工作中接触的老年患者很多起初对助听器的态度都是不理解、抵触、误解。大部分患者都是等到自己听力严重下降后才选配助听器的。殊不知,这么晚选配助听器后的效果要大打折扣了。甚至有些老人就是坚持不戴助听器,存在很大的抵触情绪。

良好的听力如同视力一样重要,是老人安享晚年的前提。所以老年人一定要定期检测听力,一旦发现听力出现下降,就要及时去专业的听力中心进行咨询和检查,并在专业验配师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助听器,以保证正常的交流和沟通。

老人听力下降后,与人沟通交流非常困难,如果没有佩戴助听器解决听力问题,会对老人的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

愤怒和自卑

老人一开始听不清会以为是别人说话声音小,因此会有恼怒的情绪。但很快他们就能发现其实是自己的听力出现了问题。由于沟通出现了困难,周围的家人朋友会有意无意地减少交流甚至与老人疏远,这会导致老人产生自卑心理,越来越怕和人接触。

听力越来越差。

因为听不见,所以要集中精力去听,使劲去听,大声去听,这样会造成听觉疲劳,进一步损害我们的残余听力。

孤独和自闭

随着交流的减少,老人在潜意识里将自己孤立起来,孤独感倍增。这段时期老年人会开始自我封闭,独自在家时经常房门紧锁,因为他们怕突然闯进坏人而不自知。

言语功能退化

言语分辨能力下降。由于听不见声音,人与人交流变少,我们的语言功能就会出现退化,长期听不到语言,就会导致我们对于语言分辨能力的下降,也就是听不清、听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

焦虑和抑郁

这个时期老人的情绪会持续地低落,时常感觉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既往的兴趣爱好也变得没意思,不爱去公园唠嗑,也不爱跳广场舞了,觉得生活变得枯燥乏味,高兴不起来,甚至会感到绝望。之后认知功能(记忆力、反应能力、理解和判断能力等)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损害。

增加老年痴呆的可能

如果听损老人长期不佩戴助听器,由于听不清导致的不沟通、不交流,可能会致使老人反应迟钝、语言能力下降、交流减少,这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会影响到老人与外界的情感交流、社会相容性,使老年人产生孤僻、淡漠、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老年痴呆。

为什么有些老人抗拒戴助听器?

一项数据显示,在70岁以上的听损者中,只有30%选择了佩戴助听器。而在20岁-69岁的听损者中,助听器的普及率仅有16%。调查发现,老人抵触助听器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很多老人不愿向岁月低头,加之佩戴助听器会引来别人异样的眼光。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抗拒心理。另一方面,很多老人佩戴助听器后不适应,Vera姐的父亲就有这种情况。由于网上选购的助听器,没有进行专业的验配,老人在佩戴了一段时间后,总是觉得“有噪音、声音吵,听不清”,甚至听到点响动就不舒服,因而产生了抗拒心理。

在选配到合适的助听器后,子女还需要耐心引导老人学会放置助听器及调节助听器各功能,因助听器的声音与原本的人声存在差异,所以要适应一段时间,一般需要经过1-3个月,期间根据使用情况及习惯优化验配参数,直至让大脑重新适应“聆听”。

老人在患有听力损失后,不佩戴助听器后果还是很严重的。所以,当家中老人听力下降时,千万不可以放任不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佩戴”,拥有听力健康和认知活力,才能让老年生活有尊严、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