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自己得了焦虑症,该怎么走出来?

文 / 微来可医
2021-12-22 09:20

读者提问:你好,我是一名银行工作人员,女,28岁,原来工作很忙任务重,去年到了自己一直想去的单位,原以为这里工作清闲轻松,但是发现不是这样。

因为需要久坐和盯电脑,导致眼睛腰椎颈椎都不太好,心里其实有点焦虑,害怕发展下去腰椎得做手术(我原来腰椎就有问题,但是因为原来工作是站着的,不需要久坐,腰一直状态比较好)。

好久之前还没入职时,去过新单位,光线有点暗,会稍有一种压抑的感觉,当时就想过如果在这里工作,又不怎么接触外面的人,会不会心里压抑甚至抑郁,但是因为这个单位一直是我的理想,有机会的时候我义无反顾地就去了。

前段时间晚上一个人加班,心里有点没安全感,突然想到了之前想的那个想法,觉得自己会抑郁,瞬间焦虑恐惧得不行,心里一直像有个石头压着,老会想各种不好的想法,害怕自己是不是会得焦虑症抑郁症。

之前有认识过焦虑症的人,所以了解一些,家里人比较传统,对焦虑症的人态度很排斥,我很害怕自己得了焦虑症,很害怕担心忧虑,总是走不出来。目前如果辞职也不太现实,觉得不知道该怎么才能走出焦虑状态,能不能走出来?

将军答:

焦虑于自己可能得了焦虑症,抑郁于自己可能得了抑郁症,这种状态更类似于“疑病”,但目前是不是达到了神经症的程度,我鉴别不了。

为什么会担心自己得了抑郁症和焦虑症呢?笼统的回答是感知到自己状态不对,或者确实遇到了问题。

那我们就先来拆解你所处的状态和面临的问题是什么:1.工作不清闲很辛苦;2.长期久坐盯着电脑,身体不适;3.工作环境光线暗;4.晚上一个人加班,不安全。

以上4点是客观事实,但梳理完这些客观事实,你有没有发现,它们似乎跟工作带来的精神压力更相关?离抑郁症和焦虑症的距离更远一些?

再细致点说,由以上4个客观事实,到产生焦虑症和抑郁症之间,还存在着具体的过程,这个具体过程可能是适应、应付不了目前工作带来的压力,压力越积越多,才有可能患上焦虑症和抑郁症。

也就是说你真正要聚焦的是具体的焦虑源,而不是直接去解决一个可能的情绪结果。

你能直接对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做什么呢?它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具体的工作压力和不适,却是可以从小事点滴开始改善和调节的。

比如你现在得了重感冒,你担心、害怕、焦虑于好多天好不了,甚至引起并发症咳嗽,这是相对较近且更为合理的认知联想和情绪体验,但如果你由一场重感冒联想到自己是不是病入膏肓了,是不是要完蛋了,就是一种夸大和过度联想。

你应该关注的是重感冒本身带来的问题,该怎么解决,你能调动起什么资源去应对吗,你可以从哪里获取帮助,让重感冒快点好起来吗?

焦虑和抑郁,是不会直接向你解释的,它的出现不只是一种结果,更是一个信号,提醒你去注意自己的情绪状态,提醒你自己去发现和解释为什么焦虑和抑郁。

所以当你下一次担心和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得了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时候,要告诉自己,它们只是障眼法,皮下本质是工作压力。

好像你因为太期望得到这份工作,如愿以偿后,潜意识里不想承认它也给你带来一些不适,因为承认自己暂时应付不来,就否认了你之前的期望和理想(毕竟“理想”是相对完美的),会产生一种认知冲突。

每个人都会本能地去避免认知冲突的发生,这个时候人就会调动起防御机制,比如否认,比如压抑等等。

所以越过工作本身的问题,直接指向自己可能得了焦虑症抑郁症,就不用去面对认知冲突(理想工作自己却暂时无法适应),这就是你的防御——否认或者忽略你实际正处在工作压力当中。

你也提到你义无反顾地奔向了理想的工作,那很有可能你其实并未做好足够的身心准备,去处理环境更迭必然会带来的不适。

你提到辞职是不现实的,我同意,解决工作压力的方式也不应该是这么简单粗暴的,但真的没有其他方式了吗?

比如长期久坐的问题、一个人加班的问题、光鲜昏暗的问题,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就没有你行动和调整的空间了吗?

以上问题不是杠,是咨询中比较常用的认知澄清技术。通过一个个追问和澄清,我们一起明确具体的焦虑源,再延伸到具体的方法、具体的行动计划。

因为问答的方式受限,我能提供的回复就是引导你去真正关注自己要聚焦的问题所在,并提供一种处理焦虑情绪的思路。

如果你目前确实感到有应付不了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确实对生活工作影响很大,建议还是去专业机构寻求帮助,至少也要多跟家人、朋友沟通和倾诉,能帮助和支持你的社会资源也很重要!

大将军郭,北师大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韩寒【ONE】人气作者,著有图书作品《对于自己你还是个陌生人》、《世界偏爱自愈自乐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