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波动大、爱生气,会增加猝死风险吗?

文 / 有事问医生
2021-12-18 18:19

回顾近几年的新闻,“猝死”在年轻人群体中,已经成为并不鲜见的话题。多起年轻人猝死的新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达55万,而在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中,43%是18岁-39岁的中青年人,超过90%来不到医院,就会死亡。

高强度高压力高紧张、持续过劳的工作状态,是年轻人猝死的重要诱因之一。

今天,我们聊聊,“猝死” 与心理状态是否存在某些关联。

01 心理状态会影响猝死概率吗?

在拼多多员工猝死的热搜中,有这样一条帖子:

“想起没离职前的自己,情绪失调,肠胃剧痛,感觉无法呼吸”

当代打工人,“自诩”社畜,透支着身体的健康,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一些人逐渐出现了大大小小的问题。

有研究者对792例心源性猝死的诱因进行分析后发现,精神刺激和过度劳累的死因占比超过50%。

这也就是说,除了过度劳累、经常熬夜等生理因素,精神及情绪上的刺激,比如长期的高负荷工作,精神紧张,超负荷运转,过度的兴奋和悲伤等都可能成为心源性猝死的诱因。

精神上的崩坏,情绪上的无处发泄,一旦心理压力达到极限,反应在身体上,呈现的就是一种崩溃式的表现,就像一根弹簧,拉到极限直接断掉。当心理疾病诱发生理疾病,则有可能会间接导致猝死发生。

02 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如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等引起的,在短时间内发生的自然死亡的一种病症。

通常,在心源性猝死发生时,4分钟便可造成脑死亡,而最佳的抢救时间,却仅有4-6分钟,如果超过8分钟,救护的成功率则只有5%。

关于预防心源性猝死,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以下几点建议:

避免熬夜 调整作息

熬夜可能会让人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并吃下更多的高热量食物。

有心理学家认为,睡眠具有恢复功能,使工作了一天的大脑和身体得到休息、休整和恢复。

而长期的睡眠不足,就容易导致身体机能得不到恢复,引发抑郁、焦虑、精神紧张等情绪问题。

流行病学研究也证实失眠障碍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比非失眠障碍患者高出3-4倍。

关注压力极限,自我觉察

压力可以给人们带来动力,逆流而上。但同时,过大的压力也让人们开始焦虑、抑郁、最后在压力无法调节的情况下,身心崩溃。其实在身心累倒之前,我们有很多次机会可以自己做选择。有意识去冥思自我状态,关注身体的压力极限。

保护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便可以时刻觉察到身体告诉你的信息。

身体状况有异常时,及时就医

一般来说,心源性猝死在发病前数日至数月都会出现一些前驱症状。例如:

胸闷,心绞痛;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心绞痛,说明你有心肌梗死的隐患。

心肌梗死常见诱发因素是情绪激动和劳累过度。

情绪波动大、容易激动;当情绪过于激动时,就容易导致脑充血,并且还可能诱发心梗。

此外,当出现呼吸急促、胸闷、胸痛、心悸、全身倦怠等症状时,也需要引起关注。

如果你最近压力非常大,精神状态也不太好,当出现上述症状时,请一定要及时去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