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故事:在深圳顶级高中,我患有重度抑郁

文 / 小象医生养生之道
2021-11-07 19:04

Dr.小鱼说:

青少年抑郁症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

上周发了一篇《儿子自杀后,父亲泣血日记》的文章,评论区一位同学留言说:“我就是抑郁症患者,认真治疗,不要怕”。

今天,她给我投稿讲述了她的患病过程、心路历程和自救之路,希望能给更多同龄人和他们的父母带来一点启示。

文/一个少女

#1

Dr.xiaoyu

一片片爬满蝇头小字的白纸如雪花般落下,无声将我的世界覆盖。

老爸扯着嘴角尽力咧出一个笑:“崽啊,没事的吧?这只是一时的吧?”比起是在安慰我,他此时反倒更像是在安慰自己。

确实。换做是一个正常人,谁会信啊。

在他们眼中,我是那么阳光开朗,那么善解人意。一个花季的烂漫女孩,又怎么会怎么该愁眉苦脸郁郁寡欢呢?

但白纸黑字就是这么明明白白不置可否地写着,「重度抑郁」

#2

Dr.xiaoyu

爸妈几乎无法接受我抑郁的事实。

吃穿用度不缺,物质应有尽有,抑郁?吃饱了撑的吧。

“这种事很正常的,谁没有难过的时候?”老爸含含糊糊又支支吾吾,“是你想太多了。别把自己的情绪看的那么重要。”

“你觉得是开心好还是难过好?”我母后大人认为,想开点不就没事了?

身边不少亲戚也觉得,抑郁是懒惰,是矫情,是幼稚鬼的自怜自哀。

不少同学虽然知道抑郁症,但对它的了解仅限于“网抑云”式的嘲讽。

大家都知道它,但几乎没人了解它。

对它一知半解的人摇晃着半瓶子水咕嘟咕嘟响,以长辈的姿态一本正经地跟我讲什么要归因于自己,要心怀感恩接纳万物。

谢谢您的说辞。道理我都懂,但恕我直言,我一年看过的书可能比您半辈子看过的加起来都多。

#3

Dr.xiaoyu

我也想“振作一点”“想开一点”。但如果这样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心理学是干嘛用的?

抑郁并非一种心情,也不只是一种状态。

它是一种病。蚀骨的疾病。

它不是哭过就算了的悲伤。它不对应任何情绪,但它会侵蚀你的一切情绪。

你被黑色的巨浪淹没,眼睁睁看着自己沉沦、腐烂。漆黑的水压令你窒息,挤出你肺里最后赖以求生的空气。

你似乎被禁锢在巨大的玻璃钟罩里,看着生活的一切熙熙攘攘车水马龙,但一切都与你无关,如黑白默片般的死寂。

可以这么说,当抑郁成疾时,你就已经被剥夺了拥有一切情绪的权利。

自此,你的生活只剩下窒息般的死寂。

#4

Dr.xiaoyu

“这么优秀的孩子,这么会抑郁呢?”

这是几乎所有人在得知我的状态后的第一句话。

——这个别人家的孩子,完全不用父母操心学习,在深圳四大名校读高中,有两三门拿得出手的特长,还那么能说会道……

已经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了呀,怎么会想不开呢?

但很不幸,我的抑郁恐怕与我的优秀同根同源。

因为,校园暴力。

说来可能没人相信,我在幼儿园就被校园暴力了。

不要小看人性的恶——孩童从来不是一张白纸。

弱肉强食的基因早已烙印在我们的骨髓里,并无善恶可言。

善与恶从来是人为的区分——孩子可能并不知道行为的好坏,但身为家长,应有引导和教育的义务。

被其它小朋友刻意疏远,被抢走好不容易到手的玩具,甚至被别人在头上吐口水……

我并不是一味忍让。至少说,我曾经不是一味忍让。

但在长辈的眼里,这只是孩子们“无害的玩笑”。而我幼儿园的老师并不怎么负责任——我的“告状”一次次不了了之,甚至沦为他们新的笑柄。

同时,我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老师,绝大多数给予孩子的都是“有条件的爱”。

成绩好了,我会偏爱你。而成绩不好,那就什么错都是你的。而且,部分老师的管教实在有点暴力。

我亲眼目睹一个女孩,她的作业本被老师在讲台上,众目睽睽之下,撕得粉碎。

论起原因,只是因为她将作业本画上了花花绿绿的花边。

但那是她出于对作业本的喜爱,对它进行的别出心裁的装饰啊。

我亲眼看见,她的眼神,在那一刻黯淡了。自此,她上课再也没认真过。

她当时才一年级啊。我亲爱的老师可知道,她撕碎的是一个女孩的未来吗?

而当时的我,就是她的同桌。

……

我已经不被同龄的伙伴们接受了,家长也不以为意。我仿佛失去了庇护所的幼兽,在黑夜里蜷起身子瑟瑟发抖。

我……我只是不想再失去什么而已。

于是,为了不被老师“抛弃”,我开始以最亮眼的成绩,保障自己的安全。

在很多家长眼中,我是难得一个会对学习上心的孩子。但只有我知道,我当时的源动力,并非梦想,而是恐惧。

#5

Dr.xiaoyu

校园暴力几乎从未停止,在五六年级更甚。

当时的我已经是全校闻名的“才女学霸”了。

但这没有为我换来任何同学的友爱。

五六年级的孩子们,也进入青春期早期了。性意识的萌动,身体的发育,思想的成熟,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

尤其是性。在传统家长眼中,它的危害绝不亚于洪水猛兽。

在我的眼中,性的萌动确实是洪水般汹涌的,但如何处置全凭家长。

若是及时解惑,正确疏导,它也会是一条川流不息的美丽河流。但若是不闻不问,甚至强加压制,那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性的涌动迟早会冲垮堤坝,真正成为一场洪灾。

我父母,和我身边同学的父母,大多都是一种不闻不问,或避之不及的态度。

这也直接导致,手里攥着卫生巾的女孩子会被嘲笑,胸部发育快或变声期早的孩子被起各种难听的外号。甚至还有部分男生,以不分场合地讲黄色笑话为骄傲。

孩子们对性一知半解时,父母的回避与压制,只会让他们越来越好奇,驱动他们去寻找更多资料。而这些资料来自哪里,又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就不得而知了。

我只知道,我在一个闷热的中午,被三两好事的学生架进一间空教室,那里也有一个同样被架着的男生。

他们把我按在讲台上,将那个男生往上按,想让我们亲嘴。甚至,有人起哄,要不要把我们的衣服脱掉。

他们都在笑。真好玩,也许他们是这么想的。

我不知道那个男生后来怎么样了。但我知道,自此之后,我一直厌恶着自己的身体,厌恶着自己的性别。

#6

Dr.xiaoyu

后来,确诊抑郁,服药,休学,住院,恍恍惚惚间就过去了。

在医院里,我认识了一个大叔,也有严重的焦虑和抑郁。

和他聊久了,发现,嚯,居然是校友。

“小姑娘我跟你说,不要在意自己的光环,”那个大叔翘起二郎腿,“在这种学校读书压力不大才怪。

但是,成绩可不代表一切。虽然读书改变命运,但成绩越好也不见得你混的越好。”

他嘿嘿一笑:“你看我当时在A中好像那么厉害,现在还不是照样是个英语老师嘛。”

通过自招,我自初中起,就一直在A中读书。

——不得不说,A中的学习氛围确实很棒,一直束缚我的校园暴力也终于消失了。

但也是因为这里是A中,内卷非常严重。

能上深圳四大的基本是百里挑一的学霸了,而将这些学霸集中在同一所学校,他们之间仍然会比出高下。

这所学校的内部竞争很激烈,也进而导致同学们的心理状况也很不理想。

也有不少家长,会非常焦虑:我的孩子在来这里之前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怎么来这里就退步了呢?

也许他们不知道,我们比他们着急多了。大考前夜,宿舍里总会有那么一两个抱头痛哭的人。

只是,我在想,A中的同学们尚且如此,那其它学校的同学呢?也许他们自己不在意成绩,但他们的家长,绝对只会比我们的家长焦虑得多吧?

家长们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读书,然后找份好工作而已。

但是,不读书就找不到好工作了吗?我看未必。

国家需要的,从来不是同质化严重的人才。研究型人才从来只是少数,技术型人才才是生产刚需。

上职校又有什么丢脸的呢?哪怕是学了厨艺当了厨子,只要磨练技艺,精益求精,也许哪一天会接到米其林三星餐厅的offer呢?

做到顶尖、上了美食杂志,能每天给食客带来笑容的厨师,真就比一个考了野鸡大学的普通社畜小白领差吗?

是的,我知道,现在国家的职业教育还远远没有跟上,很多中专大专的校风都不好,找工作也有就业歧视。

但是,这能说明什么吗?国家已经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何况深圳的职业教育水平是可以直接接轨德国(德国的技术教育有多强,我不必多说了吧)的。

而且,就业歧视,一定只是暂时的。国家为了发展,一定会大力培养技术型人才,提高蓝领福利,而不是让大把前途无量的年轻人去盯着几个位置有限的小岗位。

别忘了,咱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目标是共同富裕,可不是太平洋对岸的漂亮国。

更何况,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工作就是为了生活。只要工作环境不差,薪水福利也挺体面,那当一名技术工人,和当一名白领,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说到底,还是“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在做怪。还不服的可以去读一下儒林外史。

#7

Dr.xiaoyu

我也曾尝试自杀过。

在29楼的天台,望着下面凌晨三点还川流不息的车水马龙,寒风钻进单薄的衣领裤管。

是啊,跳下去了,一切都结束了。

长期的睡眠不足、高度紧张,还有与这个世界相处的种种不快的遭遇,已经让我不再拥有期待了。

抑郁带来的记忆力和认知力下降让我的成绩一落千丈,安全感最后的基石也崩塌了。

而父母也未曾关注我的心理状态,我眼中的家曾经就是一座屋子。

我才不管什么基督教里的自杀是重罪,或是佛教里的因果报应。

我可是无神论者。死了就没有然后了。意识消散,肉身归于尘土,再化作新的物质流转不息。

当时我已经坐在矮墙上,双腿悬空,俯视着蝼蚁般忙忙碌碌的众生。

只需稍稍改变重心,就结束了。

但如你们所见,我并没有。因为,我还是无法放下他们。

我的家人。

我是不会牵挂他们的。但是,我担心,我的离开,会毁灭这个家庭。

也许父母会在悲痛中度过余生。而弟弟恐怕无法明白,他的姐姐,作为他的榜样兼好友的姐姐,怎么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们可能会抑郁。可能也会服用大量药物。抗抑郁药让人浑浑噩噩的,大脑被完全抽空。那感觉一点都不好。

……

我不能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

谁能想到呢,最后一刻救下我的,居然是我所刻意疏离的他们。

#8

Dr.xiaoyu

服药是为了改善基本症状。但是,吃药是治标不治本的(我不是说吃药不重要!)。

解铃还须系铃人,改变家庭模式也是重要的一环。

我也曾以为父亲更偏爱弟弟。我也曾觉得他们从未理解过我。我也曾迷茫过,痛苦过,失落过。

但我一直都自己扛着,直到自己倒下之前。

我终于学会将那些难堪的过去启齿说出。

也许是我长大了说话更有分量了,也许是父母了解了更多心理学知识开始明白了,我第一次感觉,自己在被看见,在被听见。

他们终于意识到我所遭受的一切。我也开始理解他们的缺憾。

终于,终于,我不再是那只渴求着安全感的孤独小兽。

我也不必再将自己束缚在茧内,以刻意的疏离保护自己。

虽然我还是会控制不住地自卑自责,我还会时常情绪失控,我还是会厌恶自己的身体。

但至少,我知道,重重蚕茧裂开了一条缝。

蝴蝶的翅膀,自此展开。

#9

Dr.xiaoyu

抑郁症确实很难受。但它也不是什么绝症。

该吃药吃药,该住院住院,该休学休学。

中重度抑郁往往会伴随头痛、胸闷、嗜睡、记忆力认知力下降的症状,一味强迫孩子上学恐怕不是什么明智之举。

抑郁的症结往往在童年就埋下了。也许,可以多看点心理学书籍,多和孩子讨论讨论,也可以选择心理咨询。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并不假,这种疾病往往是起起落落地好起来的。别心急。

就当是冬眠,静待冻土消融的那一天吧。

不要勉强自己,也不要勉强生病的TA。

患者往往会情绪失控,或是焦躁不安。但请别呵斥TA的无理取闹,也别把过错压在自己身上。

生病既定事实。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但未来可以改变呀。

别忘了,你的孩子目前唯一的依靠,只有你了。

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也别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孩子。我们大多生而平凡,也许TA不比别人好,但TA一定不比别人差。

也许TA不是那朵最美的花,但别忘了,我们每个人都是世界上唯一的花。

Dr 小鱼 ,主任医师,两个孩子的妈妈,长期从事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中华预防医学会消毒学分会青年委员,独立运营公众号“Dr小鱼”。

记得“在看”!

才能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