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我Emo了?」持续心情低落,小心抑郁症!

文 / MED24
2021-10-12 20:18

「家人们,我emo了。」

早年的「自闭了」,去年的「网抑云」,今年的「破防」和「蚌埠住了」,再到最近网上随处可见的「emo」,一种丧丧的氛围在互联网大行其道。

「人间不值得」的丧文化正逐渐成为青年亚文化在新媒体时代的一个缩影,这一方面是当代青年焦虑的外在呈现,一方面是网络「全民抑郁」的流行。「丧文化」作为当下互联网的一种流行标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网抑云」、「破防」虽然很多时候是自嘲式的调侃,但是如果真的长期处于自闭、心情低落的状态,可能抑郁就会一语成谶。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们如何对抗抑郁#、#抗抑郁药是如何起效的#、#青少年如何防治抑郁#、#高二女生嗜睡被诊断为抑郁症#等话题接连被顶上热搜榜,阅读量过亿。有人调侃:「抑郁症患者最多的地方,就是互联网」。但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达6.9%。这就意味着,每15个人中可能就有1个是抑郁症患者。所以其实抑郁症并不小众,只是不易被察觉。《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18岁至34岁青年是成人中最焦虑群体。而《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我国40岁以下的网民超过50%。两个样本高度重合,因此,「抑郁症患者最多的地方,就是互联网」这句话,好像也没什么问题......

「我很难快乐,我不会快乐。」抑郁症不是简单的坏心情,而是一种疾病,它有着严格的诊断标准,并不能依据单纯的个别症状或简单的筛查量表就认为自己得了抑郁症。国家卫健委去年发布的《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中提到,「抑郁障碍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障碍,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和行为改变,部分患者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因此死亡。」抑郁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现代医学对于抑郁症有两个主流的假说:单胺假说和生物节律紊乱。虽然抑郁症是常见病,我国的抑郁症识别率还处于较低水平。一方面,人们在面对抑郁时,可能不会意识到这是一种疾病。另一方面,抑郁症也确实存在漏诊和误诊的问题。目前所有(正式)抑郁自测量表所评估的,都是「抑郁状态的严重程度」,即近一周或两周情绪、生理感受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抑郁状态。但人类是情感饱满、心灵脆弱的动物,生活、家庭和社会就像是复杂交错的网络,很多时候,大家活着如履薄冰。考研失败,「我好倒霉」;感情失败,「我好糟糕」;工作不顺,「我好差劲」,当人们经历失败,难免会产生悲观的念头,进入抑郁状态。但一段时间后,事情有了新的变化,压力消失了,愁云消散了,也就走出了抑郁状态。更多关于抑郁症的知识,观看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院长 田红军教授关于抑郁症的演讲。文章配图:网络
封面图:站酷侵权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