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点就失眠,被生物钟支配的恐惧,你有吗?

文 / 鲁南制药
2021-08-28 00:31

白天活动,晚上睡觉,按时上厕所……你感受过被生物钟所支配的恐惧吗?生物钟不光体现在人类生活中,自然界候鸟迁徙、开花结果、动物的昼伏夜出……也在生物钟的支配下存在着。

生物钟是什么?

生物钟是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适应环境周期性变化而演化出的一种内在计时机制,具有重要的生理调节功能。生物钟俗称生物节律,是生物体内时间结构顺序决定生命活动的节律,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周期性节律,这种节律,经过长时期的适应,与自然界的节律如昼夜变化、四季变化等相一致。

什么是人体生物钟?

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作为人体的中央生物钟,是人体内生物节律中枢,也是生物节律信号产生和输送的源头;外周生物钟则存在于其他脑区、全身外周组织与器官中,它们是生物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相对独立的生物钟。

生物钟紊乱的危害有哪些?

科学家发现人的机体内许多病理变化可能与生物钟紊乱有关,例如阿尔兹海默症、癌症、代谢性疾病等。

1、生物钟紊乱促进癌症的发生

生物钟参与了细胞增殖、代谢、衰老和DNA损伤反应等过程,这些过程的紊乱与癌症的发生有关。

2、生物钟紊乱会加速肝脏疾病发展

当肝脏里面的生物钟发生紊乱时,会影响正常的代谢以及合成解毒功能,大量的毒素在肝脏里面堆积,对肝细胞带来毁灭性的伤害,加快了向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以及肝癌的转化进程。

3、生物钟紊乱造成血糖代谢紊乱,导致大脑供能不足

生物钟紊乱影响血糖代谢功能,当糖原分解或糖异生功能障碍时,可能发生低血糖等情况,进而影响大脑及全身营养供能。

4、生物钟紊乱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症的前兆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表现出丧失记忆症状很多年前,就可能已经出现生物钟紊乱等前兆。研究成果发表在《JAMA Neurology》上。

5、生物钟紊乱增加了抑郁症、躁郁症患病概率

2018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一位博士发表在《柳叶刀·精神病学》的一项研究发现,昼夜节律紊乱的人幸福感和健康满意度较低,孤独感较强,患抑郁症、躁郁症的几率会更高。

6、生物钟紊乱可能引起人体免疫力下降

生物钟紊乱会导致身体各个系统功能受损,可以引起失眠、厌食、疲劳、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

如何调整生物钟?

1、睡眠习惯的调整。养成规律的睡眠起居习惯,不要熬夜,尽量在晚上11点以前睡觉,同时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

2、活习惯的调整。在临睡前应避免剧烈的运动、玩手机、看电视,或看过于激烈的电影等,避免不良习惯推迟入睡的时间。

3、在睡前避免摄入影响睡眠的物质。比如酒精、饮料、咖啡等等。

4、饮食调整。当生物钟紊乱的时候要避免摄入高油脂、高胆固醇、高盐、高糖的食物,尽量摄入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饮食。

5、运动调整。运动能够加快新陈代谢,增强体质,平时合理的做一些有氧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提高免疫力,有利于生物钟的调整。

6、药物的治疗。必要时候,口服一些调理植物神经紊乱的药物进行治疗,比如安神补脑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