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医话 | 我忍不住打了孩子,危害到底有多大?

文 / 广东省中医院
2021-02-03 18:26
医学指导: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科主任李艳教授带娃的爸妈都知道,再有耐心的爸妈,也有被孩子激到火冒三丈的时候:当你忙碌一天下班回到家,看到小孩在墙壁上乱涂乱画,衣服、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家里搞得一团糟……当你追着孩子喂饭喂了一个多小时,TA却沉迷于手机上看动画,嘴里一口饭含了5分钟都不咽下去,不给手机就不吃饭……每次去玩具店时,小孩看到各种各样的玩具,TA都想买,不买TA就倒地撒泼打滚,怎么说都没有用……当你的小孩和其他小朋友发生冲突,打了对方,你让TA道歉TA就是不道歉,或者说道完歉,回头TA又去推搡对方,老师一而再的过来向你“告状”……太多时候,我们都会有想打孩子的冲动,觉得此时此刻得打TA,不给TA好好的治一治,TA可能会“上天”。

那打孩子到底有没有用?

01

过往的经验告诉我们打孩子会有用

一方面,是我们传统文化赋予“打孩子”很多正面的意义,比如“不打不成器”“打是为你好”“打是亲骂是爱”等等;二是“打孩子”得到的反馈太即时、太有效,很多时候和小孩讲了很久的道理,小孩都不听,但是打了一顿立刻就停止哭闹,变成了一个“乖宝宝”。

02

“打孩子”只能让孩子暂时的服从

这种行为对TA长期的行为改变并没有什么帮助,因为TA没有把规则完全的内化。TA服从家长,只是因为怕家长,并非因为TA从内心知道这件事不能做,造成的情况有可能就是TA当着家长的面“装”,但在家长没注意的地方仍会继续“犯错”。

03

长期打孩子可能会有很多负性的代价

长期被打的小孩,不仅没有任何好处,还会产生各种副作用,比如压抑、消解了小孩的创新能力,小孩为回避惩罚而撒谎,打骂的频率及严重程度可能逐步升级等等。

04

打骂本身是一个攻击性行为

如果父母经常打骂小孩,在这种环境下成长,一部分小孩更容易习得此种方式,长大后更容易出现暴力行为并承袭父母的方式,当自己有了小孩后,也会采取“打骂”的方式;一部分小孩长期处于被威胁、情绪紧张的状态下,容易变得自卑、胆小、低自尊,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甚至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爱别人。当然,或许家长会遇到另一个问题:“我已经忍不住打孩子了,会不会给TA带来不可逆转的伤害?”那上述提到的副作用,更多的是长期打孩子的一个后果。如果家长打孩子只是偶尔出现一两次,对事不对人,是为了规范孩子的行为而并非发泄自己的情绪,打得也比较温和,比如只是轻轻打了手心或小腿,整个家庭氛围是温和有爱的,亲子关系较好的情况,是较少会对小孩造成严重伤害。但也建议家长,事后也需要和小孩道歉,并澄清打TA的原因以及规则,减少因为要面子而不了了之。最后,我们反对家庭暴力,减少这些问题对孩子成长造成的心理伤害。但请勿马上走向另一个“过度保护”的极端,变得过度担忧孩子的心理压力,害怕批评管教,害怕拒绝孩子的任何要求,生怕“留下阴影”。拒绝“打骂”,不代表变成溺爱。因篇幅有限,家长最关心的,关于用什么方式替代“打骂”小孩,我们后期会持续更新,请各位家长多多关注!

李 艳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任中医师,国家2级心理咨询师。现为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主任。获得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称号,广东省中医院青年名中医、羊城好医生称号。现任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睡眠心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身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师承北京广安门名中医仝小林教授、陕西中医学院张学文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河南中医学院李发枝教授,在中医学术和医德医技方面深受名老中医熏陶。在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伤寒六经”“脾胃论”为主的中医理论指导体系,尤其擅长运用“伤寒六经辨证”“脾胃论”相关理论指导治疗焦虑障碍、抑郁发作、睡眠障碍、惊恐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精神心理睡眠相关疾病。

接受过系统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家庭治疗、婚姻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治疗等各流派心理治疗专业培训,灵活采用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家庭系统排列、沙盘游戏、情志相胜疗法等多种疗法,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抑郁发作、各类神经症、人际关系困难,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婚姻家庭关系异常、亲子关系异常、职业适应困难等各类心理障碍。

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门诊心理睡眠科),周四上午(广东省中医院大德路总院西区五楼特需门诊);周二上午(固生堂东山门诊)。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简介

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成立于2005年,建科14年来,发展迅速,诊疗病种全,综合服务能力强,全国影响力大。专科目前拥有临床医生9人,心理治疗师3人,年门诊人次超过30000人,纯中医药治疗率接近95%,有效率达80%以上。

心理睡眠专科针对病种涉及各类睡眠障碍、精神障碍、心理障碍及一些疑难杂症。并调整人际关系不良、亲子关系异常、学习障碍、青少年适应障碍、婚姻关系异常等。

科室临床诊疗过程重视躯体治疗以及心理治疗,根据个体需要,治疗方案高度个体化。有选择性结合中药汤剂、针灸、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开展个人心理治疗、团体心理治疗、睡眠认知行为治疗、催眠疗法、沙盘治疗、针灸等特色疗法,临床疗效显著,中医特色突出。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心理睡眠专科 马渌玲

执行编辑:朱海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