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总有一天你会发现,性格越是内向的人,往往越厉害

文 / 健康报社一点号
2021-01-31 00:27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老一辈人常说:一瓶水不响,半瓶水晃荡。多数时候,越安静的人越有实力,因为他们往往在别人高谈阔论的时候,反省自身。

心理学家曾经说过:文化描述的个性,其实指的是人的社会性格,而不是人的内在心理性格。

在当今社会的大环境中,人们习惯给内向贴上贬义的标签,总是把内向和自闭划上等号。

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人的一生中,两种个性能力是同时存在的,甚至可以说,拥有内向个性能力是获得外向个性能力的前提。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在《同一性危机》中提出:自我认同是一种精神朝内的灌注,内向性格者往往更细心观察生活,在某些方面拥有强大的优势。

也可以说,内向的人比外向的人更容易成就自己的人生。

内向的人,他们的能量一般来源于自身,比如内心思想、情绪和观念。他们重视主观世界,环境带给他们的不安全感,会让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周遭环境。

知乎达人李瑞文曾经诉说自己的故事:她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而她的工作却需要经常参加社交性活动。每当参加这种活动的时候,她总是感到不适应。

杏仁核的作用是,在大脑中产生情绪、识别情绪和调节情绪。她所出现的心跳加速、冒汗、坐立不安等反应,都是由杏仁核主导。

“久经沙场”之后,她开始通过研究周边个体的性格,从而“对症下药”。额叶皮层可以命令和控制人体脑部,像决策和自控等高层次思考,就依赖于额叶皮层。

这个改变的过程就是额叶皮层和杏仁核的搏斗,所以即使她出现了不安的身体反应,却依旧调整、学习并改善这个无法更改的行为。

真正的勇气,不是不恐惧,而是愿意带着恐惧前行。

艾森克个性问卷对典型的内向性格描述为:沉静,脱离群体,善于内省,更喜欢独处。保守,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

内向者的思维习惯以敏感细腻著称,他们通常在一些细节问题上拥有很强的洞察力。

心理学家分析,一个人在深度思考后,所做出的决策往往是更加客观的,而内向者思考的路径很长,一般需要很长时间。

比如在一些影视作品当中,性格外向的人,常在事件并不清晰的时候就表达自己的看法,无形中伤害了他人,他们也为此烦恼不已。和外在的人相比,内向文静的人就更容易被人喜欢和接受。

社交场合中常常有这样的一幕:外向的人在聚会中如鱼得水,他们可以频繁切换话题,也可以很轻巧地与陌生人展开交谈。但是,内向的人却总是欲言又止。

研究表明,内向的人思维会更加复杂,他们喜欢将事物具体细化,赋予其更多意义。

内向的人倾向于有计划地做事,瞻前顾后。而他们动作很慢,却能够把事情考虑清楚、考虑周全。

这也是他们更容易成就自己的一大原因,正所谓三思而后行。

著名导演李安的影视作品就完美地诠释了这一观点。他的作品在细节表达方面十分出色,让剧情更加的扎实和富有逻辑性。

人们常说内向的人善于独处,外向的人善于集体交流。

所以,出现了一种普遍现象:内向的人智商偏高,外向的人情商较高。

内向者更喜欢从理性的角度去剖析某件事物的本质,他们总是以“上帝视角”去看待一件事情。

把事情看的太透,往往就会失去过程中的乐趣。但是,深度思考带给他们的是更加深厚丰富的知识与见解。

因此,内向的人往往更加的理性、严谨和有规律性。

他们看待事情总是更加客观和全面,散发着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

科学研究表明,性格内向的人对多巴胺有更高的敏感度。

内敛的人普遍含有一种特殊物质——乙酰胆碱,它是人体中一种很重要的神经递质。幸福感就是由该物质分泌。例如,当内向的人受到外界的强烈刺激时。

内向的人细致有计划,可以享受孤独的环境,具有其独特的性格魅力,对周遭环境有着很强的洞察力,而这些都是一个人取得成功必不可少的特质。

所以,内向者并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般没有社会竞争力,相反,他们比常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Identity cri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