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委员建议:配齐校园心理医生,对老师进行心理健康普查

文 / 羊城派
2021-01-30 00:21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蒋隽
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雪媛

中小学心理教师配备不足、老师心理健康问题被忽略、校医难评职称难晋升工作积极性不高。

1月29日,政协第十三届广州市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进入第二天,多位委员关注校园师生精神和身体健康,建议配齐校园心理健康老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普查,人社部门牵头研究并设立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系列。

问题
心理健康教师配备不齐
专业水平不高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英东中学校长胡国胜表示,中小学是人群聚集的特殊场所,加之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旦处置不当,容易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甚至给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更加突显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往往是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高发时期,而返校复学后学校采取封闭式管理、限制聚集活动等疫情防控措施都容易加剧学生出现较为复杂的心理反应,需要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胡国胜说,但目前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普遍配备不足,心理辅导水平参差不齐,农村地区情况尤为严重。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被忽视

市政协委员、铁一中学副校长丁丹指出,去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学生打交道最多的是教师却成为被忽视群体。

“有些老师可能面临家庭的烦恼,但是没有宣泄的渠道。因为职业角色决定她的形象,因为在学生前面,她还要有教育者的姿态。”丁丹说,教师是特殊的群体,他们面对受教育者,少的教一个班几十人,多的几百人。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

“在学生面前,有些老师可能会表现得很暴躁,这会被解读为‘没有爱心’,但是她可能正在遭遇某些心理难题。”丁丹分析了造成教师消极心理状态的9种因素:工作教学压力大,内心焦虑,压力一方面来自学生家长和同事,一方面来自自我比较;家校工作难度大,甚至有家长把教育责任全部推给老师,教师不堪重负;班主任班级管理压力大,事务性工作多;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增多,胆战心惊怕踩雷区;负面情绪难以排解,长期压抑;家庭琐事多,夫妻关系、婆媳关系、恋人关系缺乏时间和方法去处理;养儿育儿压力大,“时间花去管别人家孩子”的心理失衡感较强;二胎导致精力分散,无力感无助感增强;部分老师存在个性偏执。

丁丹认为,有心理问题的教师将对校园安全造成隐患。学校对此应该有知情权,才能在分配工作时会更科学合理。从教师本身而言,也需要得到及时的心理辅导和相关的诊治。

校医职称晋升难
工作积极性不高

校医是校园卫生健康的守门人、引路人,不久前广州终于实现了中小学校医全覆盖,但校医难评职称,队伍难“稳”难“优”。

市政协委员戴秀文介绍,目前广州中小学校近1600所,中小学生约160万人,2020年全市学校配齐配足校医近2500人,实现了“有”。但由于校医专业原因,虽长期工作在教育系统,但缺乏临床科学研究。在参与卫健系统职称评定时难以与医疗系统专业人员竞争,严重影响校医的职业发展与专业发挥。

广州市政协委员戴秀文

“校医普遍存在职称晋升难,工作积极性不高的情况。”她分析原因,首先是校医职称晋升难,优秀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承担学校卫生健康促进工作。现有的校医群体属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学校卫生健康工作性质不同于医院等医疗机构,校医缺乏临床实战经验,若套用卫健系统的职称评审制度,由于缺乏临床经验、科研研究,在针对某一学科的职称评审中,往往难以与医疗系统专业人员竞争。由于职称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导致优秀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愿意担任校医工作、工作积极性不高。

其次是现有的校医群体由于缺乏继续教育、教研活动,普遍存在专业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相关政策要求,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每年需要接受不少于十二天或者七十二学时的专业学习,而在学校工作的校医,一是缺乏卫健系统的继续教育信息,导致专业知识更新不及时。二是卫健系统的继续教育内容多偏向临床学习,与学校卫生健康促进工作相联性不大,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三是在教育系统缺乏校医系列的教研活动,工作经验不能得到充分交流,横向与纵向均未能形成合力。

第三是部分学校无法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导致新入职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办理执业证或者资格证的注册手续,无法按要求考取执业医生,职业生涯发展受限。

建议

加强学校心理教师配备
有效实施心理辅导与干预机制

胡国胜建议,一是要制定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编制、任职资格以及职称评聘、晋升等系统性政策,逐步为全市中小学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师。

对于目前无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学校,要加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专业的培训,提高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能有效开展心理辅导和干预能力。

同时,拨出心理健康专项经费,允许学校通过向社会购买服务,与第三方专业机构合作,对心理健康疾病较为严重的师生实施更为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干预。

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普查

对于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丁丹建议,利用市政府现有数据管理渠道和采集功能,普查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因为教师心理问题的成因复杂,涉及到婚恋、家庭、财务、身体状况、原生家庭教养、社会关系等。

“只有找到造成老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才能解决问题,而非就现象论现象。如此不仅能解决老师本身的困扰,也能够顺势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舒服的环境。”丁丹说。

给校园健康“守门人”畅通职称路

如何实现校医从“有”到“优”的发展?戴秀文建议,由人社部门牵头研究并设立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系列。由卫健部门牵头帮助学校加强校医室的建设,从源头上拓展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发展的条件,在卫健系统开设符合学校卫生健康促进工作的继续教育。由教育部门牵头,设立统一的校医教研活动、开设符合学校卫生健康促进工作的继续教育,给予校医成长空间,不断提升校医工作水平。(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王楠

审签|郑宗敏

实习生|李紫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