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与心血管病有“过命”交情,彻底摆脱困扰的妙招请收好

文 / 健康长道
2020-12-25 18:46

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听起来两种疾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前者是现今常见的心理疾病,而后者是常见的躯体疾病,但流行病学和临床研究表明,抑郁症与CVD相互作用,抑郁症患者CVD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增高,而CVD患者又是抑郁症的高危人群。

2020年国际杂志JAMA Psychiatry刊登的一项最新研究进一步表明,有4种或4种以上抑郁症状的人CVD和死亡风险增加了20%。

抑郁症可直接诱发甚至加重心血管疾病

国内外的多项临床调研证实,抑郁症往往与心血管疾病共存,抑郁症作为一种与心理行为相互影响的社会适应不良性疾病,可直接诱发甚至加重CVD。

与正常人群相比,抑郁症患者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均显著升高,其心脏病死亡率是无抑郁症者的3-4倍

抑郁症不但可使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增高2-3倍,而且伴有抑郁症的冠心病病人发生再次心肌梗死及死亡的可能性也显著升高。

对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的病人,抑郁症也使搭桥术后一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了2-3倍

3种因素致抑郁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

(1)神经内分泌因素。抑郁症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浓度、交感肾上腺活性增高,从而通过儿茶酚胺对心脏血管产生影响而导致CVD发生。

慢性抑郁还会使人体内应激激素、胰岛素和胆固醇的分泌水平长期居高不下,这些都会大大增加心脏的工作负担,阻碍机体修复心脏有损伤的组织。

(2)血小板系统因素。抑郁症患者体内血小板活性和聚集力增加,易导致血栓形成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3)不良生活方式因素。由于长期情绪低落、对生活失去兴趣和自卑情绪会导致抑郁症患者倾向选择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不健康饮食、减少体力锻炼、抽烟以及酗酒等来缓解不良情绪,这些危险因素进而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CVD发病。

此外,抑郁状态对心血管病患者的康复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抑郁症严重地影响着患者对疾病的治疗态度,对服药的抵抗和排斥度会大大增加,甚至引起自杀倾向。

心血管疾病可引起或加重抑郁症

由于CVD的严重性和发作的不可预测性,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而患者的心理素质、对疾病的认知程度的不同,也会导致焦虑和抑郁症状的产生。

2014年,我国学者对住院冠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冠心病和抑郁症的共病率为51%。而且CVD患者抑郁症的患病率因心血管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约15%~20%的冠心病患者有抑郁症,多达2/3的心肌梗死患者在住院或随访期间出现抑郁症状。

血管性抑郁——“老年人抑郁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血管性抑郁这一老年性精神疾病也慢慢受到关注。

血管性抑郁是指老年期首次发生而以往没有发生过的一种抑郁症亚型。简单来说,血管性抑郁主要指老年患者同时患有抑郁症和伴有血管危险因素。

Alexopoulos等人将血管性抑郁分为3类:卒中后抑郁、影像学定义的血管性抑郁、仅具有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的抑郁。

血管性抑郁这一老年性抑郁的临床表现有别于传统意义的抑郁,主要表现为易感疲倦乏力、躯体不适、快感缺失,情绪低落、悲观消极行为较少,容易被家属忽略,就诊率低。

发病机制

血管性抑郁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主要是因神经递质水平下降或传递情感的回路受损。

在发病过程中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缺血炎性反应损伤、脑白质损害、神经递质改变这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影响,从而加快了病情的进展。

情绪与CV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存在密切联系。负性情绪降低患者依从性,加重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

一项针对缺血性心衰患者随访5年的研究结果显示,负性情绪较高的患者运动量较低,5年生存率也较低。而正性情绪促进良好健康行为,改善心血管健康。

与情绪为伴是每个人成长中的必修课,那么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呢?

疾病对每个人都是“不速之客”,首先我们要学会接纳和理解疾病的状态。因为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都会遇上不如意或者得各种各样的病。

心理上要接纳和正确认识心血管疾病,有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心血管疾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通过合理的干预和控制是可以有效延缓病程和并发症的。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对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反应保持敏感性。平时积累的负面情绪,要找到合理的途径如运动锻炼等去宣泄,让情绪波动变得平和。

平时通过长期有规律运动等良好的健康行为,冠心病患者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使机体产生β-内啡肽改善负性情绪,促进自身心理健康,使情绪反应和心理调节能力提高,病情得到改善。

另外可通过跟家人朋友和专业的心理医生沟通和交流,也有助于消除抑郁情绪。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和抑郁症的高发期。

由于室内外温度、人体内的激素水平等在冬季明显发生改变,因此血压容易产生波动,老年人表现得更加明显

血压上下波动会加速形成动脉硬化,容易造成心绞痛或脑血管的问题。而人在阳光充足、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适度的户外活动,褪黑素可以抑制抑郁情绪的产生,增强人的兴奋度,从而有效防治血管性抑郁。

现代激烈的竞争、快速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生活、饮食方式改变等导致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共患率逐年上升。因此,我们要对抑郁症和CVD疾病共存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健康合理的措施调整自己的情绪来有效改善和预防心血管疾病。

参考文献

Selina Rajan et al, Association of Symptoms of Depression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Low-, Middle-, and High-Income Countries, JAMA Psychiatry (2020).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20.1351.

Abraham A,Ariyo MD,Haun M.et al Depressive symptoms and risks of coronary hear disease and mortality in elderly Americans. Circulation,2000,102:1773-1779.

Reddy E,Venu G,Bhagawan R,et al.Prevalence and patterns of depression among post myocardial infarction patients attending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J].IMTU Med J,2015,1(6):8-11.

Wang R, Liu K, Ye X,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Cerebral Microbleeds and Depression in the General Elderly Population: A Meta-Analysis. Front Psychiatry,2018, 9: 94.

Alexopoulos G S,Meyers B S,Young R C,et al. ′Vascular depression′ hypothesis.Arch Gen Psychiatry,1997,54(10):915.

江喜平. 抑郁症和心血管疾病之间关系.保健文汇(理论),2016.第3期.

李晔.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第2期:194-196.

赵全军.抑郁症与心血管疾病.甘肃日报,2016.03.01.

魏婷婷.心血管疾病疗效不佳,警惕抑郁症共病.医师在线,2016.第29期:30-31.

赵雷,邹慧,李心娜.抑郁症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筛查和治疗.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20.第1期:100-103.

张源.老年共病——血管性抑郁症.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20.第8期:184-185.

周 俊,占达飞,欧小凡等.血管性抑郁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含量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因子分的相关性.中医药导报,2017. 第4期:108.

席文杰,梁涛.关于情绪对心血管疾病影响机制的综述.中华心力衰竭和心肌病杂志,2019.第3卷第4期:250-252.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请谨慎阅读。本文为因数科普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留言,征得平台同意后才可进行,转载或使用请务必注明来源。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