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社交恐怖症是什么?应该怎么治疗?人格障碍到底是什么?

文 / 微知健康
2020-12-03 09:51

青春期社交恐怖症及其治疗:社交恐怖症在我国最为常见,由于其回避行为是不与人交往接触,故又称恐人症。其表现繁多,但都与同别人交往有关。例如:在别人面前怕吃喝东西、怕发抖、怕脸红、怕说话、怕面部肌肉抽搐、怕控制不住发笑、怕自己有口臭、怕自己肛门排气有臭味、怕被别人注视、怕与人对视、怕与异性接触等。

社交恐怖症患者对被人注视特别敏感,他们一旦发现别人注视自己就不自然,脸红,不敢抬头,眼睛不敢与人对视,甚至感到无地自容。因而不愿社交,特别害怕到公共场合去,在汽车或火车上不敢面对旅客就坐,也不敢从成排的人面前走过。有些人只有在夜幕中或在天色朦胧不易被人注意时才敢外出。这些回避行为加重了对人恐怖的恶性循环。

常用治疗恐怖症的方法有:森田疗法、暴露疗法、钟氏认知领悟疗法、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集体心理疗法等。不管应用什么方法,都应在精神科医生的指导下,做到学会带着恐惧去生活,把恐惧感控制在合理的限度之内,应面对恐惧、接受恐惧,体验多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恐惧感自会烟消云散。

浅谈人格障碍:人格障碍又叫病态人格,是指偏离正常的、或不正常的性格。

人格障碍有如下特征:

1.往往在幼年有学习成绩不良、逃学、被开除、违纪、在外过夜、说谎、过早的性行为、被拘留、破坏公物等品行障碍的表现。

2.攻击性强、暴躁、缺乏责任感、感情肤浅而冷酷、自我控制不良及与人格格不入等,具有高度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对挫折的耐受力差,遇到失利则易引起应激反应状态。

3.不能吸取经验教训、无羞惭感。

4.行为无计划性,往往受本能欲望、偶然动机或感情冲动所驱使,情绪波动,缺乏计划性或预谋。

5.社会适应不良,与家庭、朋友、配偶不能保持长久、亲密而忠实的关系,两性关系混乱,对子女不关心。

6.多种形式的挫折和犯罪往往趋向吸毒或酒精乱用等沉沦的表现。这类人群有较高的自杀率。人格障碍一旦形成后多数持续发展,在少年后期至成年前达到高峰,成年后一般逐渐缓和,违纪和破坏行为减少,但发生抑郁的机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