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文章,你可以开始戒烟

文 / 行走的婧婧
2020-12-01 10:11

(前面这些都是关于你读这篇文章的优势的唠嗑与对于书的牢骚,可以跳过到第二张图下面。你甚至可以直接调到最后一段看结论)

今天我看了一本书,叫《看完这本书你可以戒烟》。这怎么可能嘛,要是真的这么简单的话为什么会有那么一大片的人“日常戒烟”?

于是乎我也恬不知耻的起了个名字:《看完这篇文章你可以戒烟》。(不过后来估计给举报了,现在换了个标题)

但是我这样子是有理有据的,因为:

第一,身为一个需要戒烟,有这个需求与觉悟的人多半已经是混迹于社会的亦或者中老年人,对于他们来说,有那时间精力看下去这么一本充满鸡汤味的、收益不大、十有八九会失败的一本书可能性是极其的低下的。

相比之下,我这篇文章除开开头唠嗑半天之外就会是满满的干货,更适合大家在繁忙的生活中花费一点点的时间便是可以收益无穷。即使我是吹牛皮也是损失不大。

拒绝冗杂,从我做起!!!

第二,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最大的感触就是真的是又臭又长,几个字可以表达清楚的东西偏要进行冗杂的描述,只叫人无奈,不明所以,不知所谓。特别是我学医出生的,对于其中一些关于人体的理论看着倒是好笑不已。

反之,我这篇文章,除开这前面的吐槽,简洁明了!

第三,书本里面有很多我所反对的观点……emmm,各持己见吧!

废话说了一大堆,来吧,干货:

1、习惯:著名的巴普诺夫实验可谓是鼎鼎大名,在重复之下,不出几个月连狗都可以自己重复一件事情。更何况是人:有着更加紧密复杂连接的人脑,重复了几年几十年!所以说,你也没必要质问他为什么换灯泡之前、洗澡之前要抽烟,尽管这两者没有半毛钱关系。

2、烟瘾:这个可是一个全然不同的东西,这就涉及到烟里面的成瘾物质--包括鼎鼎大名的尼古丁--和它带来的药理学里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戒断综合征”,简而言之就是“停药”后,你身体不适,心理不适。

1、就习惯而言,这一点是可以解决的,因为人类是一种可塑性很高的东西。举个很适用于这里 的例子:每个人的第一口烟都不是很好受的,但是通过反复的训练与改变,人们竟然可以变得习惯-喜欢-上瘾!那么反过来怕并非要你登天。

2、就毒瘾而言,烟里面的至瘾物质毕竟是一种极其轻微的致瘾物质,所以人们不会说像吸毒一样身体有明显的消瘦与精神的颓废。虽然说也带来了政府没有完全禁烟,另外一方面也是戒断症状较为轻微,可以克服,甚至不费力气。

1、告诫自己抽烟不好,通过负面刺激来抑制自己戒烟。但是,众所周知,这要是有用就怪了,多少烟盒上印着各种骇人的抽烟后果图,结果……成为了市面上九牛一毛的笑话之一。

原因很简单:你越叫一个小孩读书和他说不读书怎么样怎么样小孩子愈发想要去打王者荣耀。这是属于一种外在的刺激,只会告诉这个人:你要被迫听从别人的话咯!!!最后只会带来叛逆的心理。

还有就是这种心理只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压力,让你的皮质醇激素大量的释放,这种激素嘛,只会让你做出更加不理性的冲动。

2、通过替代品或者逐步减量。当然,替代品方法在真正戒毒的时候还是很有用的,但是那是鉴于那些真的毒品戒断症状太严重了,可以置人于死地的。且不论之,在统计学上这两种方法真的是,收效甚微。

用抽烟的危害鞭笞自己是没有用的。

强硬的不假思索的戒烟方式是不管用的

1、自己真真正正的下定决心要戒烟。注意这里真正的含义:

追求更好的自己,美好的生活,发自内心的,并不是由于背后有人驱赶你戒烟,而是你真的想要戒烟,你向往美好生活让你戒烟。

这一点是最最最重要的,成败在此一举。虽然可能你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意识到何谓下定决心这一件事。

2、不抽就是不抽了,并不是给自己嘴馋了还能偶尔来两根的戒烟。因为首先以戒断症状带来的浑身难受是毫无说服性的理由。然后就是你也真的可以:你明明就可以在不抽烟的人的家里、在不能抽烟的公众场合等等不抽烟而不自知。

所以,如果做到第一条的你,肯定能把家里所有的烟都丢掉的把?

3、这段时间尽量断开和抽样的人聚集,道理很简单,人类是从众的生物。马克思也说了,人类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4、充实美好的生活:这个其实是由于你因为真的追求美好生活之后,好的心理状态给你带来的结果。同时,充实美好的生活又会正反馈的给你一个更好的心理状态。

5、不在把抽烟放在心上,它不再出现在你的脑海里面,你也不再需要它,也可以作为成功的衡量标准。

处在一个抽样的群体里面会让你不由自主的抽样。

(没想到最后我还是罗里吧嗦的一堆。总而言之,内在动力是最重要的,祝大家也早日轻松戒烟!我的戒烟也是在一觉醒来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