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功能性肠病因为医生无能?这真是一种病,跟精神心理息息相关
文章开头,咱们先看看这个场景:
有时候不明原因的持续几天便秘或者拉肚子,担心肠道有什么病就赶紧去医院。经过医生问诊和一系列检查后我们学会了一个新名词:”功能性肠病“。在这个时候很多人都心生疑惑,咱知道有肠炎、肠息肉甚至肠癌,这功能性肠病是怎么回事?经过医生解释之后更蒙了,这怕不是医生查不出什么毛病就瞎掰呢吧?甚至很多人都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就是医生编出来为了打发患者的“假”病。
上面这段遭遇不知道大家经历过没有,但至少在以前吴医生出诊的时候,隔三差五就能遇上此类患者。”功能性肠病“这个词其实很好理解:在早先的医学定义中,我们把未检查出肠道存在器质性病变,但又实际存在肠道症状的表现称之为功能性肠病(意思就是肠道没有实际存在的具体病变,但有腹痛、腹泻、便秘等表现)。这也难怪患者们会有意见,你看,查来查去啥毛病都没查出来,症状还依然反反复复,可不就是医生”无能“吗?
其实即便是在医生看来,有时候功能性肠病也被认为是“不是病”或者是“精神病”,不过这个局面随着医学研究的深入和发展,已经有了新的进展。在最新的医学权威公布的信息中我们发现,早先对功能性肠病”躯体形式障碍“的定义已经改为现在的”躯体症状障碍“。这个从”形式“到”症状“的变化就说明,功能性肠病被学术界当作一种真真正正的疾病去看待了,而不再强调医学上不能解释的所谓非器质性病变。
我们在之前的科普文章中讲过,引起功能性肠病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其中有一项常常让人忽视,但又异常的重要,也是这次有比较大研究进展的,那就是精神心理状态。以往当我们提到这一块知识点的时候都在强调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或精神疾病带来的影响,但在最新的权威精神疾病诊断手册中对这方面又作出了补充,看完之后简直是让我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书上是这么说的:
症状伴随过度的或不恰当的认知、感受和应对行为,病程超过6个月,描述了躯体症状障碍的心理社会症状,对医学状况的过度焦虑,以及在求医问药上消耗过多的时间 或精力,包括对躯体症状严重度的不恰当且持续的 思维,对健康状况或躯体症状持续高水平的焦虑,在症状或健康担忧上消耗过度的时间和精力。
看看,是否像极了被功能性肠病困扰的你。从这段话来看,对于患有功能性肠病的人来说,对疾病本身的焦虑又被算作了发病的因素之一。这简直就是越生病越难受,越难受越生病,长此以往,恶性循环。
再回想一下最近很多在网上问诊的朋友们,很多被医生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或功能性肠病的人都有一个普遍的共性:那就是生活作息不规律、精神心理压力大、对自己的症状尤为的关注,恨不得关注到每天排便的分量(谁知道他们是怎么测算的...)。殊不知,越是这样,就越遭罪。而我印象中最终通过锻炼、调节饮食等方法走出功能性肠病泥潭的人,无一不是变得更加开朗和阳光了。
所以说了这么多,吴医生就想通过最新的权威消息和实际出诊中的经验告诉大家,被诊断为功能性肠病或者肠易激综合征大家也不要怕,至少我们的肠道没有存在器质性的病变。我们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一方面吃药缓解症状,另一方面通过锻炼身体,调节饮食,调节心情(至少不那么过分的关注病情),相信一定会有好转的。不知道这篇文章, 能否帮助到被此困扰的你。
参考文献
[1]白俊清,刘艳阳,高占峰.肠易激综合征非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20,19(13):1455-1457.
[2]方秀才.正确理解和客观评价功能性胃肠病的动力异常[J].中华消化杂志,2018,38(7):435-438.
[3]史丽丽,方秀才.关注功能性胃肠病患者的疾病观念和疾病行为[J].中华消化杂志,2018,38(9):590-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