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和鼓励,是你给抑郁症患者“最好的毒药”

文 / 家庭健康好生活
2020-11-16 09:33
“最最万万没想到的是,让我两次发病崩溃的缘由,竟然都来自我的好朋友。”

以上这句话,摘自《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这本书是作者左灯作为一名抑郁症患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写成的纪实类作品。

尽管由于职业的原因,我接触过不少抑郁症患者。但该书让我在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抑郁症患者的感受、需要、行为方面,依然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这是一本值得心理咨询师、抑郁症患者、以及抑郁症患者的亲朋好友,认真读一读的书。作者用自身的经历和流畅的笔法,告诉我们两件事:

一、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这就跟得了肺炎脑炎扁桃体炎一样,只是一种病,克服病耻感,及时就医才是最好的选择。

二、理解是对抑郁症患者最基本的尊重,是跟抑郁症患者打交道的基本前提,否则,哪怕是饱含真情的同情和鼓励,也不过是一碗“看起来很美味的毒药”而已。

(一)同情

同情本身是一个“很有人性”的词,它是一种对他人的苦难和不幸给予关怀和温暖的情感表达。

但它隐含了一个前提,就是:你是一个弱者,是一个不幸的人、可怜的人、脆弱的人。

所以,对抑郁症患者的同情,实质上会变成对抑郁症患者的歧视:你是一个弱者,是一个不幸的人、可怜的人、脆弱的人,所以,你得了抑郁症。

这逻辑好像有点儿诡异,但给抑郁症患者的感受,就是这样的。

毕竟,如果一个人因为肺炎住院,是没有人会“同情”他的。

那为什么,你要“同情”抑郁症患者呢?

(二)鼓励

有人会说:同情,的确有点儿居高临下的意思,怎么鼓励也不行呢?生病的人,本来就容易情绪低落,何况还是抑郁症,鼓励鼓励,树立信心,不好吗?

比如,最常见的鼓励有:

开心点!

坚强些!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你要尽快重新融入社会啊!

加油!

……

这些句子,多么正能量!但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它们很可能是摧残心力的负能量。

因为这看起来很简单的“向前一步”,很多时候,抑郁症患者却真真切切做不到。

左灯在《我在精神病院抗抑郁》里说:

“抑郁症最可怕的,是不可控的机体机能的退化,还有不可控的思维认知的改变。”

这话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可能有点儿拗口。翻译过来就是:抑郁症患者是真的生病了,不是她不想好起来,而是她没办法做到很快或者现在就好起来。

那些看起来很简单的“向前一步”,对于抑郁症患者而言,不是鼓励和激励,反而变成了束缚和压力,甚至是她进一步绝望的理由。

(三)社交

左灯在书里说:

“我把所有人粗暴地划成两类,像我爸、我妈、易籴这样能护我周全的人,我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死命黏;其他就都是让我觉得不安全甚至让我害怕的人,我就拼了命地避,这其中甚至还包括我结交多年的闺蜜和好朋友。因此,我的朋友越来越少了……”

不得不说,社交是抑郁症患者的“死穴”。

一方面,由于病情的原因,她们没办法再像以前一样,毫不费力自然而然地建立和维护友谊,社恐几乎在每一位抑郁症患者身上或轻或重地存在;可是,另一方面,社交状态又是评判抑郁病情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换句话说,多维社会支持力量才更有利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一边是害怕社交,一边又需要呼朋唤友。抑郁症患者的日常就是这么纠结。

其实,她们的需要是真的,害怕是假的。

抑郁症患者害怕的,不是社交,是朋友的“不理解”。

面对朋友真诚的鼓励、深切的同情、友善的劝慰,她们却无力表现得如朋友期待的那样积极、阳光、开朗,她们害怕因此让朋友失望,甚至因此相互激怒、失控。

所以,假如,你有一个抑郁症朋友,请不要用“同情和鼓励”在她的伤口上撒盐。你只需要记住:第一、她是一个病人;第二、抑郁症的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要期待她立刻变得“更好”。

而对于抑郁症患者本人来说,期待所有的亲朋好友,能从“疾病”的角度理解自己的感受和行为,包容所有的“不可理喻”,给予自己完全没有期待的爱与陪伴,十有八九会是一种奢望。

但幸好,这世上,还有一种人,能给予你想要的这一切。那就是心理咨询师。

主动求助吧,你值得拥有健康、美好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