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以为自己在对抗整个世界,其实是大脑在骗人

文 / 健康逆生长哈
2020-11-08 09:38

注:这是对话文体论述抑郁症文体的尝试,有前面的章节做铺垫。

那个人,未来的自己,等在人生事务所门口。他知道我很容易临阵脱逃,所以等在这里。迷茫青年不知该庆幸还是失望。

两个人面对面坐下。迷茫青年脸色苍白,额头冒汗,用手按住了心口。未来来客递过一杯水,静静地看着。他知道这是严重焦虑发作,并不惊慌。

执念与内在冲突

“我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迷茫青年把水杯放下,“我有时候觉得未来一切皆有可能,有时候感觉万念俱灰。如果我躺平了任由命运碾压,是不是会不这么痛苦?但我又实在是不甘心。这个社会有一套非常功利的评价标准,我非常抗拒这套标准,但我最终还是必须面对它,满足它,这种痛苦就好像是有什么东西在从精神上杀我,我却无法反抗。”

“就好像整个世界都在和自己做对,一个人在对抗整个世界。”未来的他补充道。

迷茫青年苦笑:“这是前扣带回过分活跃导致的,对吧?”

未来的他点头:“是的,是这样。前扣带回有监控冲突的功能。一般情况下,当人出现心理冲突的时候,也就是出现认知失调的时候,会选择最省力的方式化解冲突。比如,吸烟的人否认吸烟有害,或者夸大其他事件的危害,认为不吸烟带来的好处有限。”

迷茫青年说:“为什么我就不能采取这样的方式呢?人的自我防御机制不就是为了缓解压力带来的焦虑、痛苦而存在吗?如果我能够把所有责任都推给这个社会,或者我坚持认为自己其实也算是取得了成功,不就不这么痛苦了吗?”

未来的他给自己也倒了一杯水:“可是,事实就是事实。不改变自己的做法,就没办法改变其他人的看法。没有人尊重公认有潜能取得成功的失败者。”

迷茫青年盯着未来的自己:“你究竟做了什么?这个本子上的内容我能理解,但是,我不觉得这些内容能改变什么,除非它成为畅销书。我觉得这不可能。没有人会对这样的内容感兴趣。或许会有,不会有很多。”

未来的他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发起了一项有数百万人参与的活动,我是名人了。”

迷茫青年笑了笑:“我看到里面谈发起活动,以为只是开玩笑。我知道这样说显得悲观消极,但是,现实就是看客居多行动者寥寥,多数人只愿意凑热闹。具体过程能说给我吗?”

未来的他露出苦笑:“拿命来换,你愿意吗?我为什么来这里,就是想让你换一条路。”

迷茫青年哼了一声:“如果是那样,我选择做一条咸鱼好了,反正我独身一人,随便活成什么样都没关系。”

未来的他解释道:“是我没说清楚,我是因为遇到了九死一生的危险,然后有了新的际遇,最后才有了一点成就,这里面有很多偶然性,如今想起来都非常恐惧,所以,我才想帮助你做出改变,用实力说话,早一些实现目标。”

迷茫青年愣住了,他以为对方说的是拼命工作燃烧生命,原来不是。他想,自己是个惜命的人,如果要靠冒生命危险换取个人的崛起,肯定不愿意。拼命工作也不行。

他想了想,说:“我觉得自己始终是半死不活的状态,无论我感觉自己进步多少,都仍然觉得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感觉自己应该做得更好,但平均到每一天却又总是效率很低,也不能坚持超过十二个小时的工作。这种状态是错的,对吗?”

要有合理的信念

未来的他点头:“是的,这是完美主义或者冒充综合征的表现,无论自己做了多少事情,还是会觉得不满意,始终对自己的表现评价很低,却也始终对自己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我现在对这种感觉体会更深,我觉得自己完全不配拥有如今的这种生活,一切都太偶然了。”

迷茫青年摇头道:“你都没有改变,凭什么帮助我改变?”

未来的他坐直身体严肃地说:“我有两个建议给你,第一,不要认为只有自己能做到的事情才能帮到别人,理论和知识可以比经验更有用,理论实践相结合你能做到的事情会越来越多,帮助到的人也会越来越多;第二,正视自己的目标聚焦自己的力量,去做理性告诉你需要做的事,不要被自己的感觉控制。

迷茫青年笑着问:“菲茨杰拉德,第一流智慧是‘同时保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思维还能正常行事’,是这个意思吗?”

未来的他也笑了:“对,是这样。这句话其实没有说明‘正常行事’是指什么,我认为应该是指理性的选择。确定目标之后,如果需要做某件事而没有动力和热情,那就想办法发掘自己的动力激发自己的热情。有句话叫‘办法总比问题多’,这句话应该成为信念和习惯。”

迷茫青年说:“我主要是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努力。我有时候觉得自己已经走出抑郁症,有时候又觉得自己的抑郁症变得更严重了。我觉得很多患者其实是因为现实的经济困境才始终无法摆脱抑郁症。仅仅生存下来其实不难,但是,仅仅实现生存目标怎么够呢?”

未来的他说:“归根结底还是人生意义和价值观的问题。‘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社会规则并不会特别针对某个人。我们的问题是没有理顺自己的价值观,没有将人生意义和能够良好运转的价值观整合到一起,所以总是把自己的生命力消耗在内在的心理冲突上。”

迷茫青年深吸一口气:“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分析,是社会规则化身的‘超我’和本能习惯化身的‘本我’存在冲突,负责调和矛盾的‘自我’无法胜任整合冲突的任务,于是我们感觉自己在对抗整个社会规则,一个人对抗整个世界,对吧?”

未来的他点头:“对,所以呢,抗击抑郁症要先化解这种冲突,让自己感觉良好。让自己感觉良好容易做到,有很多心理技巧可以应用。我认为走出抑郁症要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学会掌控自己的感觉,让自己能够享受安宁自在,释放生命的活力和能量,第二个阶段是学会整合自己的身心资源和社会资源,让自己能够实现目标,获得社会认同。能够活在当下就基本实现了第一阶段的目标。但是,如果第二阶段进展不顺利,就会影响第一阶段的效果。人毕竟不能仅靠活在当下活着。”

补充说明:亚历克斯·科布在《重塑大脑回路》里对大脑的功能及患抑郁症的原因有很精炼的总结。摘选部分内容作为这一篇对话的补充。

“前额叶皮层基本上是大脑中负责思考的部分,边缘系统则是负责感觉的部分。抑郁的时候,这些脑区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方式偏离了正轨。负责思考的前额叶皮层本来应该帮助调节负责感觉的边缘系统,但是它并没有尽到责任。”

“前额叶皮层选择做出什么行为,是基于对今后长期利益的判断。伏隔核选择做什么,是基于怎样才能最快地获得乐趣。背侧纹状体选择做什么,则是基于我们之前已经做过什么行为。”

“抑郁的时候,前额叶皮层总是过多地担忧,同时负责情绪的边缘系统又过度活跃。岛叶皮层让我们对事情的感觉变糟,而且前扣带回由于更加关注消极事件而帮不上忙。更为严重的是,前额叶皮层根本无法抑制背侧纹状体和伏隔核脑区中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