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偏激的人,越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因为他们的智商偏低

文 / 第一心理
2020-11-07 09:39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你是否会在被老板或领导指责后,匆忙回家,脑海中回荡着刚才的一幕幕,心想自己为什么不能硬气一点,甩手说“我不干了,爱谁谁吧!”

回家之后看谁都不爽,不用别人靠近就开始燃烧,摔东西、暴饮暴食是大多数人缓解情绪的方法。

一些情绪过激的人,认为自己是不幸的。他们尝试将不幸转嫁给他人,或是做出自己以前不敢的极端事情。

这种行为偏激、情绪过激的人越来越多,是什么导致人的性情发生如此大转变呢?

抵触情绪

人在遇见困难的时候,如果没有好好反思问题,只是把自己困在受挫的结果中而已,从而持续性地与成功无缘。

这一切,都是因为陷入了抵触情绪。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被抵触情绪拉进了泥潭,持续沉沦了下去。

一直带有抵触情绪,会使人的思想偏激、情绪过激,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抵触情绪将会把你扭曲得不成样。

诱发原因在于生活中的“变化”:工作没有进展,始终停滞不前;家里变故接二连三;一次次尝试,又一次次失败。没有绝对良好的心理素质,产生抵触心理是必然的。

这些变化往往难以预料或是预期不符,使人产生极度的挫败感。挫败感一旦达到个体承受的上限,就会使这个人的所有状态都变得混乱。

这种混乱把控不好,就会打破内心防线,促使内心火焰开始爆发,仿佛自己存在于另一个世界。没有人可以阻止自己的行为和想法,这就是人开始失控的表现。

所以当失败来临时,要保护好自己的心理认知,别让怒火和不甘打破底线。换个角度进行思考,把问题转移到其他地方。

当你屡次被领导责怪时,考虑自己是否有失误的地方,自己的内心能否承受,若是承受不了,就应该适当转移自己的责任。

这里的转移不是指胡编乱造,让别人背锅,而是适当缓解自己内心的压抑,找寻一个可以安放压抑感受的地方,树立起保护思维,而并非逃避问题。

情绪过激反映出一个人的格局

过激的抵触情绪,其实也反映出一个人的格局问题:能否长期稳定空杯心态。

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被安排了不喜欢干的事情又不能拒绝,只好硬着头皮做,嘴上还挂着不公平言论或阴谋论。

对待工作越来越不上心,却在坐等全世界人给自己一个解释,最后工作质量差,还得罪了一堆人。

因为他们的格局太狭小,喜欢先入为主,用自己狭隘的思维凭空揣测。这类人把自己的“杯子”装得太满,无法容下新鲜事物。

人的情绪确实很难控制,一旦产生就像泄洪的水。年轻时,可能因为没有阅历、积累知识不足,所以欠缺一些认知,很容易冲动愤怒。

面对这种情况,可以这样处理:首先,广进他言,当抵触情绪不可控时,不妨将自己的事例拿出来给他人参详,亲近的旁观者往往是屠杀问题的能手;

然后,专注自己手中的事,不要因为挫败就否认自己。人都是在不断试错中成长的,不要因为一件事就情绪爆发,疏忽该认真对待的事情。在其位谋其政,做好自己就能从根源消灭抵触心情。

最后,时刻自我激励,直面失败或错误,找一个正向的理由来安慰自己。

上述三种方式,可以使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但最好的做法,还是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规避风险——提升自己看待事情的认知模式。

认知模式指的是个体对外部世界的心理反应方式,越偏激的人,认知越低,更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而那些认知较高的人,不会轻易走极端。同时,认知能力也是智商的一个重要维度。

年轻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当你对外界事物越来越包容时,说明你逐渐成熟了。成熟的麦子总是弯着腰,成熟的人也总是表现着谦卑的姿态和空杯的心态,全身心拥抱变化的世界。

想要获得成功,就一定要边走、边看、边学,搭建自己的多层次认知体系。这样才能不被格局所限,不被抵触情绪所困。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
[1]Boyes, A. (2013). What is catastrophizing? Cognitive Distortions. Psychology Tod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