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身亡,一人失联!警惕!这个仅次于癌症的第二大杀手,已像感冒一样普遍

文 / 四川名医
2020-10-13 00:55

据扬子晚报:国庆假期,当大家享受假期的时候,峨眉山却传出了令人揪心的消息:

目前,这两位姑娘,一人已经跳崖身亡,另外一人还在寻找中……

扼腕叹息!有人说现在的抑郁症、孤独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疾病已像感冒一样普遍。

每年的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精神障碍患者患病率已达16.6%。

而这其中,最为常见的抑郁症,它像一场旷日持久的心灵感冒,吞噬了越来越多人的健康甚至生命。

“抑郁症是一项有高自杀风险和社会功能损伤的疾病,这也是其可怕之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邱昌建教授】指出,提高抑郁症的知晓率、就诊率迫在眉睫。

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球抑郁症患病人群累计超过3.5亿人,中国是抑郁症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约有5400多万人患有抑郁症。
有报道,中国约八成抑郁症患者没有被“发现”,九成没有得到规范专业治疗。

抑郁症已成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世界卫生组织曾预计抑郁症在2020年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而最新消息显示:

抑郁症已成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邱昌建教授指出,目前我国的抑郁症患者中,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多,整体就诊率较低,其中约50%~80%的抑郁症患者都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抑郁症患者通常有哪些外在表现呢?

常表现为情绪低落,悲观厌世,兴趣/愉快感丧失(闷闷不乐),易疲劳、活动减少,思考迟缓或注意力下降,优柔寡断,莫名负罪感等,严重者甚至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邱昌建教授曾在《名医大讲堂》中指出,抑郁症具备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风险“三高特征”,尤其合并焦虑症之后自杀风险更高。

关于它,有些人还有如下疑问——

软弱的人更容易得抑郁症吗?并不是!邱昌建教授提醒,抑郁症≠软弱,性格内向、敏感的人也不一定就更容易被抑郁症缠上。抑郁症是疾病,而不是性格弱点! 抑郁症就是心情不好?抑郁症≠心情不好!抑郁症会出现躯体障碍,有世界范围的调查表明,在各种慢性躯体病患者中,约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同时患有抑郁症。哪怕只是抑郁情绪也会让患者出现睡眠障碍、疲乏、喉头胸部缩窄感、便秘、体重减轻、头痛、颈背部疼痛等多种躯体症状。

当抑郁情绪持续2周以上,并且无法自我调整,已经严重到影响工作、学习和家庭生活,就可能是患上抑郁症了。但具体是否患病,仍需要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来确诊。

这四类人群,是抑郁症的重点防治人群

近日,国家卫健委明确了抑郁症4类重点防治人群: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高压职业人群。

“在这四类高风险人群中,‘一老一小’两端人群具有更高的自杀风险,尤其是老年人群。”邱昌建教授解释——老年人群不仅可能面临着抑郁、焦虑等多样情绪问题,还会面临着认知功能减退、老年痴呆风险等,以及一些慢性疾病影响,在身体功能和认知功能衰退阶段,极易被抑郁症缠上,发生自杀悲剧。● 青少年人群。同伴压力、学业成绩、不利的人际关系、青春期问题等都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情绪障碍。而青少年人群情绪波动大,容易采取极端手段来解决问题,当抑郁最严重时,可导致自杀。● 孕产期的抑郁症问题一直以来也是备受关注的焦点。

邱昌建教授介绍,妇女产后罹患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比例可高达16%和12%,其中。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剧烈变化、心理、生活方式和环境变化,抑郁障碍风险可能贯穿孕产期全程。 高压职业人群长期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始终处于精神高度集中紧张状态,也容易成为抑郁症的潜在人选。

怀疑自己抑郁了,怎么办?

通过上网或其他渠道,进行一些专业的量表测试可行吗?也是可行的,但这并不能作为最终的诊断依据。抑郁症是情绪障碍的一种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心理障碍疾病。除了量表外,医生还需要一些辅助检查来下诊断结果,具体是否患病,不是一张表格能决断的!

如果需要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状态,除了前往心理科室就诊、咨询专业医生外,很多医院体检中心已开通心理健康检查相关套餐服务,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另外,针对学生、孕产妇两类高危人群,9月,国家卫健委作出要求——

将孕产期抑郁症筛查将纳入常规孕检;各个高中及高等院校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学生健康体检内容。

这无疑是一大好消息,有一定程度上提高抑郁症的知晓率、就诊率,减轻悲剧的发生。

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正确认识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其实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绪,学会与之相处势在必行!当发现自己出现情绪障碍时,不妨试试这样做——

学会主动倾诉

邱昌建教授提醒,抑郁症都由情绪引发的疾病,药物治疗不可少,情绪调节同样重要。平时可多找亲朋好友谈谈自己遇到的困难,通过倾诉把情绪发泄出来,也是缓解不良情绪的好方法。

学会接纳情绪

对付情绪最好的方法就是觉察并接纳自己的情绪。不以任何方式责备自己,责怪自己会让情绪难受,也无法解决问题。

让生活有“内容”

不要沉浸在负面情绪中,试着做些别的事转移注意力,如运动、听音乐、学习新东西、做点有创意的事等,让生活充实,从中获取快乐和成就感。

积极发现主动情绪

有研究发现,同样经历焦虑和抑郁,能主动发现积极一面的人,比只会哭着发泄的人能更快走出来。切记:自身不能调节时,最好尽早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今日互动#多点了解、多点理解、多点关爱心健康了,生活才会变得有意义

本文为「成都商报四川名医」原创,未经授权禁止全文或部分转载。如需授权请联系:(028) 8129 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