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是头等大事 所以必须科学

文 / 健康综合营地
2020-10-12 12:46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基本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然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大,这种焦虑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睡眠质量;再加上手机游戏、短视频、社交活动、咖啡等充满诱惑力的因素,又不知不觉蚕食了很多人本就紧张的睡眠时间。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调查显示,全球有27%的人有睡眠障碍,中国的失眠率更是高达38.2%,也就是说约有四成的人有睡眠障碍。长期睡眠不足对人体伤害极大,那么,什么是健康的睡眠状态?睡眠有哪些功能呢?来听听北京体育大学心理学院的副教授邵永聪怎么说。

一、睡眠主要有三个功能

1、睡眠过程中身体进行新陈代谢,通过睡眠节约能量,进而恢复体力;

2、充足的睡眠在促进肝脏排毒的同时,体内还会合成很多抗体,有助于提高人体免疫力;

3、心理学家发现,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换过程是在睡眠中进行的。因此,睡前如果进行一些知识的系统化梳理,通过睡眠是可以有助于增强记忆的。

二、睡眠基础知识

对于生物体来说,种群不同,睡眠时间也不同。比如处于食物链底端的马、牛等动物,睡眠时间相对较短;蝙蝠一天大概有20个小时都在睡觉;而人类基本上需要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青少年的睡眠时间比成人要长一个小时,大概是9~10个小时左右。

睡眠时间的长短不代表睡眠质量,睡眠周期和时相是不断变化的。睡眠专家通过对人的眼球运动进行观察发现,睡眠分为非快速眼动睡眠和快速眼动睡眠。非快速眼动睡眠分为入睡期、浅睡期、中度睡眠期以及深度睡眠期。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和快速眼动睡眠期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

在人们一晚上的睡眠过程中,睡眠周期会由非快速眼动睡眠期到快速眼动睡眠期依次交替4~5次。根据睡眠专家研究,做梦只在快速眼动睡眠期发生。只有非快速眼动睡眠期中的深度睡眠期才叫做深度睡眠。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们最深度的睡眠出现在刚开始入睡后的90分钟内,通常也称之为“黄金90min”,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好这黄金90min呢?关键点就在于体温和大脑。

三、体温开关

让自己入睡的关键,一者在于缩小体内和体表温度之间的差值。你也许听过,“双手暖和的孩子才能安睡”这句话,也许感受过天冷睡觉冰凉怎么都睡不熟的感觉,这都清楚的表达了睡眠与体温的关系。

既然知道了这点,我们该如何去做呢?专家给了几个简单可行的建议:

1、入睡前90min沐浴、泡脚或做一些舒缓动作如睡前舒缓瑜伽,保证睡前手脚是温暖的。而为了保温穿袜子不如运动和按摩效果好,为了保暖一直开着电热毯可能会有出汗,反而不利于睡眠。

2、调节合适的室内温度。不能过低,也不能太大湿度。

四、大脑开关

大脑是非常容易兴奋的,环境的变化、蓝光刺激、游戏、精彩的小说电视、激烈运动等容易提高大脑的兴奋度,不容易入睡。在入睡前降低大脑的兴奋度,让自己进入一种放空状态是非常重要的。怎么做呢?

错误的入睡时间

1、让自己处于一种单调的状态下,比如看一些刺激较少且无聊的书,听些类似白噪音的背景音,避免交感神经活跃,都有助于睡眠。

2、我们在公交地铁火车上容易睡着,是因为有节奏的摇晃让人放松犯困。但这种摇晃需要处于被动受制状态。对于成人很难操作,但可以用在宝宝身上。

五、功夫在白天

其实,如何能够好好的睡眠,很重要的一点还有要清醒的过完白天一天。

如果白天昏昏沉沉或者睡了很多,晚上反而因有睡眠压力而睡不着。

建议白天最多就是中午午休睡30min左右就够了,不要想着用白天的大量碎片睡眠时间来补足夜间睡眠,效果还是差的有些远。不过聊胜于无,碎片睡眠对于偶尔补充精力还是有一定小效果的。

那么,白天如何清醒的过完一天呢?清醒其实也是有开关的,包括光和体温两个。如何能更清醒的开始每一天呢?建议如下:

1、早上醒来后让自己晒晒太阳。

2、设置两个起床闹钟。作者提出了起床空窗期的概念。在早晨,我们的REM睡眠时间变短,从非REM睡眠转到REM睡眠的时间约为20min。所以第一个闹钟设置的声音音量小且时间短的铃声,第二个闹钟正常铃声。这样,即使第一个闹钟响起我们在非REM期,醒来有困难,在第二个闹钟响起时也可以精神百倍的醒来了。

3、 刚起床是光脚踩地面,有利于清醒。一方面给皮肤带来刺激,让上行性网状结构处于活跃状态,告诉大脑该醒了;另一方面降低体表温度,拉开温度差距。

4、对于拉开体表体内温差大原理,同样可为的是冷水洗脸刷牙和短时间淋浴。

5、必要的早餐和充分的细嚼慢咽,也可以刺激大脑神经回到清醒状态。

6、适当的运动但避免汗流浃背、疲惫不堪。

7、重新安排工作生活节奏规律,将重要工作时间安排在早上较少人打扰的时间段,午后做些和缓简单的事情,到晚上尽量少做刺激大脑活跃的工作。

8、好好吃晚上,避免睡前饥饿。

最后,预祝大家都能有高质量的充足睡眠,用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