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女生留下遗书后失联:反刍思维才是引发抑郁症的关键

文 / 第一心理
2020-10-10 13:19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近日,有一名年仅26岁的女孩在留下遗书后便失联了,“遗书”中有一句话说道:“我被抑郁症困住太久了。”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日,我们不难发现,人们没有以前快乐了。很多成年人不仅有着身体上的疾病,也逐渐被心理疾病困顿得无法走出去。

抑郁症的发病率早已经超出我们的想象,它不分年龄,每个人都有可能游走在抑郁症的边缘,被扼住生活的脉搏。

刻板印象

抑郁症已经成为人类第二大杀手,人们对抑郁症有着很深的误解,认为只有那些矫情、抗压能力差的人才会得此病。

但其实,每个人都可能与抑郁症打交道,正因为这种错误观念的存在,导致社会对抑郁症患者始终留有不正确的刻板印象。

真正的抑郁症患者害怕被他人嘲笑,只能默默隐忍内心的情绪,也不敢向外界寻求帮助,最终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

即使自己离这种病很遥远,我们也不应该以片面的观点去揣测那些正在遭受抑郁症折磨的朋友,请给他们多一点理解和关爱,生命都是平等的。

反刍思维

抑郁症的确跟个体的性格息息相关,它们都拥有同样的思维模式——反刍思维。即过度思考当前的事物,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扩大化,最后将负面事件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恶性循环,引发绝望。

这跟个体的低自尊性格、错误的自我认知相关。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拥有不和谐的家庭,在缺乏关爱的家庭中长大,会从小树立错误的自我认知。

他们习惯于自我否定,得不到像其他孩子一样的关注,以至于陷入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是不可爱的,没有价值,所以才无法得到身边人的关爱。

这也养成了他们消极看待世界的性格,为了在这个世间活下去,得付出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努力。不断讨好他人,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价值由他人给予,只有无条件付出,才能收获微薄爱意。

但这样的孩子活得很累,他们太在意别人的目光,为了迎合世界往往会忽视自己的内心,他们敏感懂事,别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内心波动。

他们总将目光放在最差的结果上,很少看到积极面。总是羡慕他人的快乐,却忽视自己的生活。

对待选择优柔寡断,容易多愁善感。对待人际关系亦是如此,不愿意得罪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总是保持中立的态度,不张扬个性,害怕被他人关注,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完美主义

还有一种性格的人,也是抑郁症的高危患者,即常说的完美主义者。这类人平日会以极高的水准要求自己,他们的快乐建立在目标达成的基础上。

他们害怕失败,更不能接受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这类人很容易患微笑抑郁症,这种抑郁症是被很难觉察的。

因为他们总是表现出最积极、最开心的那一面,用笑脸相迎,那些消极情绪只有自己才会知道。

当完美主义的人发现自己有抑郁倾向时,第一反应不是承认,而是用微笑和强装的乐观来隐藏自身的抑郁。

因为性格要强,不想被他人看到不完美的地方,所以会在抑郁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这也是他们的一种防御机制。

一向以高位自居的他们认为抑郁症是“弱者”的象征,会破坏自己在社会的形象与地位,宁愿用微笑来掩饰自己,也不愿意将脆弱面呈现给大众。

其实,人的情绪本就是复杂多样的,我们应该学着接纳每一份情绪。消极情绪是不会自己消失的,学会正确面对自己的内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