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脑科学日报| PNAS:如何让大脑保持年轻?痤疮药物与抑郁、自杀有关?

文 / 脑科学新闻
2020-03-26 08:23

第615期 脑科学日报

2020年3月26日

科 学 时 讯

1,【Autophagy】浙江大学周舟研究组揭示TMT诱导神经毒性的分子机制!


三甲基氯化锡(TMT)是一种有机合成试剂,可用于制备其他有机锡化合物。在工业和农业领域,TMT常见于杀菌剂和塑料稳定剂的组成成分。生活环境中,TMT亦被发现存在于食品、饮料及家居用品之中,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有害环境因素。自噬(Autophagy),是一种高度保守的过程,对细胞内累积蛋白和受损细胞器的清除至关重要。

3月11日,《Autophagy》杂志在线刊登了浙江大学医学院周舟研究组的最新重要工作,他们发现TMT作用于分子马达KIF5A以破坏细胞自噬流,进而引起神经毒性。细胞中以及小鼠在体过表达KIF5A可缓解TMT诱导的神经毒性。该研究首次发现TMT诱导神经毒性的分子机制,极大提高了人们在神经毒性领域的认知。

阅读链接:

【Autophagy】神智之蚀!浙江大学周舟研究组揭示TMT诱导神经毒性的分子机制!

2,韩在柱课题组在《Brain》发表论文揭示语义记忆的脑白质网络结构

语义性痴呆病人的语义hub中心区。

3月10日,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韩在柱教授课题组在Brain发表了题为“White matter basis for the hub-and-spoke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evidence from 5 semantic dementi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语义性痴呆(semantic dementia, SD)病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语义记忆的脑白质网络结构。

本研究发现,在90个脑区中,左侧梭状回的节点度值与SD患者的整体性语义加工成绩显著相关,表明左侧梭状回是一个重要的语义hub中心。在此网络结构中,左侧梭状回与9个脑区存在白质连接(左上颞极、海马、海马旁回、颞下回、颞中回、舌状回、距状裂、枕下回和枕中回)。研究还发现,左侧梭状回与左侧距状裂之间的白质连接强度值与SD患者的颜色知识加工能力显著相关,结果表明这条白质纤维束传递颜色类知识信息。而且在排除了可能的混淆影响因素后,上述结果依然保持显著相关性。这一发现不仅细化了语义的网络结构研究,也为语义中心-辐射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性证据,同时还为语义障碍类型的精准鉴别提供了实验依据。

阅读链接:

韩在柱课题组在《Brain》发表论文揭示语义记忆的脑白质网络结构

3,最新前沿丨《柳叶刀·精神病学》:新冠疫情中的精神障碍患者

近日,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精神病学》(IF:18.3)发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徐一峰教授团队文章《新冠疫情中的精神障碍患者》。该文强调,新冠疫情正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给世界各国人民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然而,在这次疫情中,却有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被社会所忽视,那就是精神障碍患者群体。

最新前沿丨《柳叶刀·精神病学》:新冠疫情中的精神障碍患者

4,痤疮药物与抑郁、自杀有关?

异维A酸是对难治性的囊肿结节性痤疮最有效的治疗药物。1998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发布了关于异维A酸可能与抑郁、精神病、自杀意念、以及自杀行为等可能相关的警告。然而,分别于2000年和2004年进行的2项大型的人群研究,还有其他病例对照研究和非病例对照研究,都没能证实异维A酸治疗痤疮与抑郁或者自杀的风险增加相关。

Natsuaki的研究团队进行了首次荟萃分析,分析了42项涉及100多万人的研究,以解决痤疮与抑郁和焦虑相关性研究中有时相互矛盾的数据。研究表明,痤疮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痤疮本身的治疗不足就与抑郁和焦虑有关,尤其是女性。研究的结论是:“考虑到痤疮本身的精神病风险,临床医生优化痤疮管理是很重要的,其中可能包括异维A酸的管理。”

研究发表在《美国皮肤学会杂志》上。

阅读链接:

痤疮药物与抑郁、自杀有关?「研究速递 」

5,Nat Commun:新药物可缓解药物治疗严重抑郁产生的副作用大约五分之一目前针对严重抑郁症可以用“三环抗抑郁药”治疗。三环类抗抑郁药也有一个缺点:副作用越来越严重,以至于许多人停止服用这种药物,最终无法获得治疗抑郁症的机会。哥本哈根大学健康与医学学院的研究人员与伦贝克A / S和巴尔的摩国家卫生研究院合作,发现了可以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我们今天使用的抗抑郁药的工作原理是与5-羟色胺转运蛋白(SERT)上的5-羟色胺结合位点竞争性结合。抗抑郁药会阻断5-羟色胺的回流运输,从而也去除了活性5-羟色胺。但是这种阻断需要相对大剂量,因此会引起严重的副作用,” Claus JuulLøland说。相比之下,这项研究新发现的物质Lu AF60097能够与SERT上的另一个位点结合:“变构位点”。当一种物质结合到变构位点而非与5-羟色胺相同的位点时,就可以调节5-羟色胺转运蛋白的功能,而非完全阻断。Nat Commun:新药物可缓解药物治疗严重抑郁产生的副作用

6,Nature Medicine:寻找多年,原来长寿的秘密就在我们遗传密码中

日本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全球700,000个人的遗传和临床信息,发现高血压和肥胖是我们这一代人寿命缩短的最强风险因素。该研究的通讯作者Yukinori Okada说:“遗传密码包含许多信息,其中大多数对我们来说意义不详。” “我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我们如何利用遗传信息来发现重要的健康风险因素,这些风险因素可以作为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参考信息。”

研究人员发现,高血压和肥胖是降低当代人寿命的两个最强烈的危险因素。有趣的是,尽管研究人员发现了高血压降低了所有人群的寿命,但是肥胖症显著降低了具有欧洲血统的个体的寿命,这表明日本人群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肥胖对寿命的不利影响不多。

阅读链接:

Nature Medicine:寻找多年,原来长寿的秘密就在我们遗传密码中

7,如何让大脑保持年轻?这种方法首次被公布

最近,《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一篇论文,研究指出光靠饮食就可以让大脑变年轻。研究表明,人的神经网络稳定性在47岁时出现变化,大脑从60岁开始迅速退化。葡萄糖会破坏患者神经网络之间交流,而酮类物质能稳定神经网络之间的交流。也就是说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缓解大脑衰老,而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可能会加速大脑衰老。

这项研究支持了一种假设,如间歇性禁食能够推迟脑老化,是因为这种饮食导致突然和极端的热量下降,可能与大脑使用酮体作为燃料,而不是葡萄糖有关。研究人员现在正致力于发现燃料影响神经元间信号传递的精确机制。值得关注的是,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或生酮饮食的短期及长期维持均或可带来显著不适,如果有朋友想尝试这种饮食法,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阅读链接:

如何让大脑保持年轻?这种方法首次被公布

8,BMJ:都是碳水,糖、淀粉和纤维差别多大?20万人数据分析常见食物成分的健康影响

如何吃得更健康?这个话题离不开对三大宏量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摄入量的讨论。然而,三者并非简单的孰优孰劣,对健康的影响不仅仅在于总摄入量,具体搭配也有讲究。

为了补充这方面的证据,来自英国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的研究团队基于近20万人的数据,详细分析了三大宏量营养素及其具体成分与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的关联,并提供了参考的搭配,统计分析发现,不同食物成分与健康结局的关联,往往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近日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

阅读链接:

BMJ:都是碳水,糖、淀粉和纤维差别多大?20万人数据分析常见食物成分的健康影响

审校:Simon

题图:摄图网

前 文 阅 读

1,3.25脑科学日报| 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JAMA子刊:心理治疗用于各年龄段抑郁患者的疗效比较

2,3.24脑科学日报| 斯坦福全新脑机接口,直连大脑和硅基芯片;Nat Med:为什么有些年轻人会得帕金森病?

欢迎加入超过 15000人

全球最大的华人脑科学社群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