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神经症都经历了什么?

文 / 太原心理
2020-03-09 16:39
一个心理咨询匠对生活的感悟,喜欢的可以关注我!

阿尔法是比昂精神分析一个重要理论,它的含义代表把不能忍受的情绪感受转化为可以情感接受或者可以承受的感觉。

希望这里我们彼此疗愈将生命不能忍受的痛转变为光,照亮我们的人性深处的黑暗,遇见我们真正的自己······

文/老K

我自己曾经患过很长时间的抑郁症和强迫症,总觉得自己不可一世,好像这世界所有好的东西都需要属于自己。

可自身等级明明只有3级却有10级的傲气心气比任何人都高做事好高骛远,总以为可以不劳而获,可是又怎么会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而最终结果就是“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

后来自己成为心理咨询师之后发现有很多心理问题的人都喜欢好高骛远。

那么究竟为何心理不健康的人会这样呢?今天给大家总结几点:

01不健康自恋

就像这张图一样,很多神经症患者都希望自己是无所不能,甚至必须比大部分人都好,只要做不到自己就会产生各种症状。

比如ta会夸大自己的能力以及重要性,在这一点上有些抑郁症应该是很容易体会到的,比如有些人总觉得他人在关注他,认为自己被他人瞧不起,自己的一举一动都会牵一发而动全军,这就是自我中心。

他们的心中认为只有自己必须比大部分人牛逼才行,成为一个普通人是一件极其丢人的事情。

当一个人出现自恋过度的情况后,除了自我中心以外还会有多种表现,比如对赞美成瘾。

他们需要别人无时无刻夸赞自己,如果得不到回应和夸赞就会非常失落。

其次他们还会对他人产生不合理期待,比如希望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或无条件顺从自己,一旦这种愿望无法满足就会出现愤怒,这也就是“自恋性暴怒”。

所以这些自恋不能满足,那么等待他们的只有心理症状了。

02病态完美主义

很多神经症患者总是羡慕他人光鲜亮丽的一面,他们看不到成功人背后心酸的一面。

对「完美主义」这个词,大家多数还是持赞赏的态度,很少有人将其和「病态」一词联系起来。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认为完美的形象是从出生就存在的,在人的潜意识中有一个完美的范型或是模型,它推动我们走向完美。

随着近两年心理学名词的科普,人们逐渐开始理解像”抑郁“、”躁狂”的痛苦,其实这些痛苦往往都是内心对自己过高要求导致,然后人们会更加夸赞他们的「完美主义」特质,并无法理解完美主义会给对方带来痛苦和身体上的负担。这也就导致顺应不良型完美主义的人们很难在社群中寻找帮助。

而且这些「病态完美主义者」因在社会频繁被夸赞,甚至自己就觉察不出问题,于是背负着更重的包袱。

可一般完美主义者内心是“匮乏”的,内心匮乏的人往往不能很好调节自我,内心偏僵硬,所以对失败非常恐惧和敏感。

要知道,没人是可以一直成功和完美的,所以一旦出现问题时,自我瞬间崩溃,自然成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

完美是优秀的敌人。追求卓越没有错,但是苛求完美就会带来麻烦,消耗精力,浪费时间。关键是找到平衡点。

03心理创伤和不当教育

心理学家说,完美主义者被内心的负面动机推动着,这种动机试图避免来自父母的责备、拒绝和批评。

我们知道和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人相处是非常讨厌的,但他们往往早年也是被那些“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父母熏陶出来的。

常常可以听到他们说:「你觉得我不能完成我的目标,我该是个笨蛋,对吧?」

因为临床发现,这样的孩子小时候是被父母更高期待养育出来的,他们的父母无法接受孩子的瑕疵,所以如果你周围有这样的人,在讨厌他们的同时,也要觉察到他们的可怜。

他甚至可能是一个害羞的人,不敢面对世界,人际交往有问题,因为他觉得别人要认为他是完美的才会接受他。

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下一篇文章来告诉你!

文章作者:老K

老k简介:本科,心理咨询师(国家二级、三级双证持有),神经症亲历者 ,佛学爱好者,公号“阿尔法心理研究所”创作者 ,头条认证心理领域创作者(青云计划科普类获奖者),长期坚持省三甲医院动力学个人体验分析110小时+ (目前仍在进行)

培训/学习经历:国家心理咨询师系统面授培训、曾奇峰精神分析60讲、武志红心理学课、熊逸佛学50讲、施琪嘉创伤疗愈系列课程、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副主任医师彭旭《走出抑郁,学会自我疗愈》系列课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