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就会有效,治病兼洗脑,安慰剂为何具有走心功能

文 / 关你健康
2020-02-24 08:18

普通百姓,甚至大夫们,对安慰剂效应缺少真正的了解和认识。这种效应,类似魔法,不仅会改善疾病的症状,而且能够改变认知。前提只有1个,相信,只要相信有效,吃下去就见效。所谓,服药治病,可以说,安慰剂是对走心这个词的绝佳诠释。

早在几百年前,咱们人类中喜欢思考的智者就观察到,安慰剂能够为病人带来和真药一样,甚至更好的疗效。相反,如果病人对治疗或药物持怀疑态度,即便服用了真正的药物,药效也可能部分失效,甚至对病情带来消极影响。

1955年,比彻大夫正式提出了安慰剂效应的概念,经过对9种疾病进行了15次试验结果的分析,比彻发现,安慰剂效应的比例为15%到58%,平均为35.2%。当时的学者们认为,安慰剂效应体现了心身相关的机制,是患者的心理暗示在发挥作用。随后有研究者发现,淀粉制成的安慰剂,可以使30%以上的患者接受暗示或形成自我暗示,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使病情得到一定程度好转。

安慰剂效应,能够强大到什么程度呢?近10年来,有学者指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服用明知无效的公开安慰剂,症状比没有接受任何治疗的患者有所改善。简单说,就是明确告诉患者,吃下去的是不含药的淀粉片,仍然会有效果。类似的情况,在背痛及花粉热等疾病中,也得到了验证。这类的研究结果,让大夫们抓狂,能够让大夫们稍感心安的是,公开安慰剂是事先向患者讲出实情,这样就避开了伦理层面的障碍。嗯,不是骗人,真不是,是您自己愿意骗自己,还骗出了真实的药效。

随着研究的增加,有学者发现,安慰剂的功效与形式有关,而且,想象的效果越强,疗效就越显著。有研究发现,使用4片安慰剂比使用2片的效果好;用注射剂的效果比药片强大;带有颜色和说明书的,更容易见效;著名品牌的,比贴牌的效果明显;蓝色药片比粉色的镇静效果更佳。还有更像演戏的研究,比如,弄来1套看上去非常精密的仪器,给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所谓的高科技手术,实际上只是假装注射药物,效果要比没有仪器的表演强大很多。

安慰剂并不是对所有人都有效,而是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安慰剂能不能够显灵,取决于信念和期待。通常,乐观主义者更容易对止痛安慰剂产生反应;性格坚韧或待人友善者,对止痛安慰剂的反应更好。但是,也有特别的情况,比如在应激治疗中,性格悲观、不善于移情的人,却对安慰剂有较好的反应。研究还发现,医务人员的行为,比如态度和善、看上去老实可信,使用安慰剂效果就更明显,甚至还有共情的现象,比如患者相信大夫想与自己一起努力,攻克疾病难关,安慰剂就更容易显灵。安慰剂现象,最为奇特的地方,是在动物中也会显灵。比如,有研究者将镇痛剂吗啡搭配特殊的气味,在撤掉药物,只重现气味时,仍然能对啮齿动物起到镇痛效果。

为了解决药物试验中的安慰剂效应干扰,科学研究的规范是必须进行双盲及随机实验,避免主观判断。双盲试验,可以分为单盲、双盲、三盲等类别。双盲试验是指受试者不知道自己所处的是对照组还是实验组,就是说,不知道自己吃的是灵药还是淀粉片。随机的意思,是不能预设标准,比如不能让病轻的吃安慰剂,病重的吃真药片。当然,医学研究要以伦理为前提,因此,通常的研究是在公认的高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再给实验组的吃新药,给对照组使用安慰剂。不能再多说,只提醒,当您听到什么药有效的时候,最好先了解,那个所谓有效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凉茶对肺炎有效,有深藏不露的道理,也是内行骗外行的把戏。因为,没说清楚,是谁卖的凉茶对谁有效。凉茶抑制病毒,如果是体外试验得出的结论,就是坑钱的戏精,因为,病毒在空气中放几小时,也会自动灭掉。用尿和凉茶做体外对比试验,会得出相同结论。您真信神,神的尿也会改善您的症状。您开心就好,只是,别因为信什么,误了健康和性命。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逸事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