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快报:父母经常低头玩手机,孩子更容易抑郁

文 / 壹心理
2020-02-22 00:08

“低头族” 这个词大家一定不陌生吧,它的英文单词 Phubbing 就是由“电话”(phone)和 “冷落”(snabbing)杜撰而来的新词,专门指 21 世纪这种独特的社会现象,即人们只顾低头看手机而无暇顾及身边的人或事物。

我们可能多多少少都知道 “低头族” 的危害,像一些安全隐患,对健康不好 …… 除此之外,“低头族” 这种行为对我们的人际关系有怎样的影响呢?本期《 0 时差心理快报》将为你揭晓最新的科学研究。

当我们和一个人交谈的时候,如果对方一直低头看手机,你会有什么感觉?

事后回想总是有点难,Abeele 等四位荷兰蒂尔堡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心理学家直接观察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交谈时面对 “低头族” 行为的真实反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1]

研究者们在一所大学的大型学生餐厅进行观察,所选择观察的对象必须是两个人 A 和 B,他们之间的交谈要超过 10 分钟,如果没超过 10 分钟或者其他人加入了谈话,则中断观察。

研究者们会收集交谈中参与者 A 和 B 使用手机情况的数据,(比如 “B 开始使用手机”、“B 停止使用手机”),以及是否与对话伙伴共享手机屏幕(如 “A 开始分享”、“A 停止分享”)。

这样观察了 100 对参与者,他们的平均年龄在 20.49 岁,大多数是女性。其中 84% 的参与者的谈话对象为朋友关系,7.5% 是浪漫伴侣,3% 是家人,3% 是同事,2.5% 是熟人。

在观察结束后,这些参与者按要求相互回避,分别填写一个关于对话体验的调查,回顾这至少 10 分钟的谈话,评估与伙伴谈话中的亲密程度(比如 “我可以和我的伙伴分享我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和分心程度(比如 “在谈话过程中,我的伙伴没有得到我的全部关注”)。

最后,研究者们询问参与者们他们的谈话伙伴在这 10 分钟里是否使用了手机。

我们通常会想,两个人都沉迷手机,朋友没得做了吧,然而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低头看手机” 的行为对两个人的关系并没有严重影响,它对于注意力分散和交谈亲密度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并且,大家一般都不能准确地回忆对方是否使用手机,因为 “低头族” 的现象已经如此普遍,已经在人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了

随着大家对于低头看手机的习以为常,可能在饭桌上变成有一搭没一搭的交谈,看到手机上好玩的事正好分享一下,并不会在意对方在期间用没用手机,因为自己的注意力也时不时被手机吸引……

02

在上面的研究中,参与者大多数都是朋友关系,当 “低头族” 双方是伴侣呢,又会发生什么呢?

大家试想,一对情侣正在进行浪漫的约会,而其中一方总是低头看手机,此时另外一方肯定超级不爽,甚至准备分手了吧。那这种情况在谈恋爱和结婚后,会有不同吗?

我们也许会觉得,对自己评价低的人,更在意伴侣看手机。因为他们会猜测是不是自己对伴侣吸引力不够、自己说的话题很无聊,才导致对方把注意力放在手机上?

事实果真如此吗?Xingchao Wang 等三位心理学者给出回答。[2]

研究者们通过线上调查问卷的方式,搜集了 429 名 25 到 56 岁间的中国人的数据,其中女性有 264 名,他们报告了自己的恋爱或婚姻状况。

其中,参与者需要完成三个量表。首先评估他们伴侣 “低头族” 行为的程度,比如“我的伴侣在和我讲话时看了手机(1分=从不,5分=总是)”。

接着他们再评估对现在关系的满意度,最后参与者们需要测量自尊,比如 “我能做到大多数人做到的事情(1分=完全不同意,5分=总是)”。

结果显示,自尊调节了伴侣之间 “低头族” 行为和关系满意度的关系。与我们以往的认知相反,对于自尊水平高的人,伴侣 “低头族” 行为会降低他们的关系满意度,而对于自尊水平低的人来说,却没有什么影响。

也许对自己评价低的人已经 “麻木不仁” 了,对伴侣只顾玩手机习以为常;而对自己评价高的人却很在意对方为什么会不关注自己,“手机有什么好玩的,我不够美吗?我做的菜不够美味吗?”

并且有意思的是,对处在恋爱关系中未婚的人来说,伴侣 “低头族” 行为并不会怎么影响关系满意度,“低头族” 行为的负面影响只存在于已婚人士中

这可能是因为对于已婚的人来说,伴侣是主要的支持来源,非常容易受到对方影响,而未婚的人还有更多其他的社交联系。

想象一个场景,孩子回到家想和爸妈分享学校发生的趣事,但是家长的注意力全在手机上,对于孩子讲的话只“嗯”了几声作为回应,孩子渐渐兴致减退,懒得再说了 ……

似乎这样的事不足为奇,但是我们知道,在家庭中,亲子关系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很重要,孩子都希望父母能更多注关注他们。

如果父母的注意力被手机打断,孩子们则会感到情绪低落,甚至抑郁。这其中究竟是什么发生的呢,Xiaochun Xie、Julan Xie 两位中国的心理学者们给出解释。[3]

研究者们经过筛查,挑选了 293 名年龄在 10 到 15 岁间的中国学生,其中男生151 名,女生 141 名(还有一名参与者没有报告性别信息)。在收集完资料后,测量了他们上周的抑郁得分。

然后参与者们需要在教室里完成对父母认知的问卷,主要是对于父母玩乐的看法。比如

“和父母一起吃饭的时候,我父母会掏出手机看一看”

“我父母把手机放在我们在一起时可以看到的地方”

……

接着参与者们需要评估对父母温暖和拒绝的感知,对像 “父亲/母亲表扬” 和 “父亲/母亲因犯了一个非常小的错误而惩罚我” …… 这些行为打分。

结果表明,父母在孩子儿童晚期和青少年期 “低头族” 行为,直接或间接地加剧了孩子抑郁的可能性,这点对于男孩女孩是没有区别的。

其中父母沉迷玩手机、和孩子不健康的亲子互动关系,本身就能给孩子带来抑郁情绪。

间接影响则通过两种路径体现:

首先父母 “低头族” 行为使得孩子对父母温暖的感知降低,感受到不到什么亲情的温暖,他们会认为父母觉得手机比他更重要,就不再感受到被支持、被保护。

另一种就是父母 “低头族” 行为被认为是一种社会排斥,会增加孩子对于父母拒绝的感知,从而同样降低了亲情需求的满足,他们会感觉多了很多危险。

可见健康使用手机的家庭文化,对一个孩子来说有多重要啊。

其实手机已经融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它。但过犹不及的道理还是很适用,“低头族” 行为可能不知不觉间就产生很多持久的影响。

疫情还在进行时,如果还在家中不知道做什么只能捧着手机玩的话,是不是可以和家人趁这机会玩玩游戏多多交流,或者捡起阅读的习惯、多多运动,还可以研究研究做好吃的,说不定可以成为美食家呢。

- The End -

References / 参考的文献资料:

[1] Abeele, M. M. V., Hendrickson, A. T., Pollmann, M. M., & Ling, R. (2019). Phubbing behavior in conversations and its relation to perceived conversation intimacy and distraction: An exploratory observation study.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100, 35-47.

[2] Wang, X., Zhao, F., & Lei, L. (2019). Partner phubbing and relationship satisfaction: Self-esteem and marital status as moderators. Current Psychology, 1-11.

[3] Xie, X., & Xie, J. (2020). Parental phubbing accelerates depression in late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A two-path model. Journal of Adolescence, 78, 4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