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抑郁了吗?谁都可能抑郁,抑郁是正常的,5个方法快速走出抑郁

文 / 百合妈妈读心理
2020-02-14 00:49

文|百合妈妈

01、女孩夏夏的烦恼。

14岁的夏夏最近一段时间总是食欲很差、吃不下饭,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不敢开灯,也不敢起床,就那样清醒地躺着。

到了白天则恍恍惚惚、精神不振,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觉得自己的人生是个空洞的未知,似乎生命中的一切都毫无意义。心情苦闷压抑,却又思绪散乱不明原因,找不到排解的出口,甚至连哭都哭不出来,这种压抑着的悲伤是那样地强烈而持久,让她觉得快要窒息却无力自拔。

夏夏怎么了?

夏夏的妈妈认为,夏夏就是太矫情了,平时什么也不用她干,就只学习,还没把学习搞上去,没有一点儿毅力与上进心,对自己没要求,还整天发脾气,再过几个月就要参加中考了,就她这个样子,几乎没可能考入理想的中学。

夏夏也觉得是自己的问题,并为此不断自责,她的内心也很想努力上进,但就是做不到,她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我这是怎么了、怎么了、怎么了!”却没有答案,感觉自己好像陷入了一个黑洞,在一点一点往下沉。

02、夏夏可能是抑郁了。

什么是抑郁?

抑郁是指青少年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不良情绪或事件的消极反应,是一种非特定时期的悲伤、不快乐或苦闷的情绪状态,会出现无助与孤独感、绝望与无价值感、能力减退感、不良心境,以及其他生理症状。

许多人,包括抑郁者本身,都有可能对这种情况产生误解,认为他们缺少的只是激情与动力,只要适当地鼓励就能让他们振作起来。然而,事实却是,鼓励根本不可能让情况好转,只会加重抑郁者的挫败感,因为他们根本就做不到,无论这种意愿有多强烈。

抑郁可能对身心造成的伤害:(1)引发生理疾病。抑郁可能造成免疫力失调,引起营养性功能紊乱,从而导致生理疾病的发生,出现厌食、失眠、便秘、头痛等症状。(2)影响智力与人格。抑郁可能影响思维能力,让孩子的反应变慢,直接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相关研究表明:抑郁的学生智力测验结果明显低于一般学生,其高度敏感、焦虑的心态也严重地影响了人格的健康发展。这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同时也会影响孩子的自我评价与认知,形成负性循环,阻碍人格的健康发展。

03、警惕滋生抑郁的“温床”。

除了个性遗传和外界环境的影响之外,抑郁情绪的产生主要来自于父母的不良教养方式和孩子自我意识的偏差。

有的父母对孩子过度娇惯宠溺,无形中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导致孩子独立生存能力、抗挫能力较差,一旦脱离了父母的呵护,就极易受到伤害。

有的父母对孩子管教过分严厉,如果孩子的表现不能令他们满意,就打骂、责备,导致孩子的内心压力过大,当压力超过孩子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焦虑、抑郁情绪。有研究表明,相比于打孩子的身体处罚,发火对孩子负面影响更大,经常遭受父母谩骂的孩子,自尊心低却攻击性强,患抑郁症的风险也会增加。

有的父母因为工作忙碌等原因,对孩子的关心陪伴不够,孩子的内心极度缺乏爱的温暖体验,也容易产生紧张、忧虑、抑郁的情绪。

还有的家庭父母关系不和谐,或者父母离异,或者出现丧失亲人等特殊事件,也是一个原因。有研究发现,儿童时期遭遇到的创伤性事件,会导致孩子后来生活中的压力易感性,特别容易导致抑郁。

另外,由于孩子年龄较小,对自我或他人的评价容易出现偏差,多存在片面性和情绪化,同时,又特别敏感,很在意他人的眼光与看法,在遭受情感挫折的时候,也容易出现悲观消沉、抑郁沮丧的情绪。

04、如何帮助孩子消除抑郁情绪?

(1)先处理关系,再处理问题。

许多时候,当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单纯地依靠育儿方法和技巧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这其中亲子关系才是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如果父母能够处理好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那么,绝大多数的心理问题都可能消失。

所以,父母一定不能盲目地逼迫、打击孩子,而要做到理解、共情孩子,我们需要深深地明白,孩子确实遇到了困难,陷入了不合理的认知,被消极悲观的情绪打倒了,他也想要振作,只是仅凭他自己的力量无法做到,他需要我们提供帮助。

(2)鼓励孩子正视自己的心理状态。

父母要引导孩子正视现实,正确看待自己的心理状态,让孩子认识到这不是他的错,也不是他不够努力,而是遇到了需要调整和处理的情绪,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包容当下的自己,也要适当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父母需要把信念的力量传递给孩子:“孩子,妈妈明白你内心的感受,你确实遇到了困难。不用担心,妈妈永远和你站在一起,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摆脱抑郁。”

(3)帮助孩子改变消极的信念。

A、记情绪日记。

帮孩子买一本漂亮的笔记本,让他记情绪日记,不必提具体的要求,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想到什么就记什么。记一段时间后,让孩子进行回看,这将有利于让孩子客观地看待自己的问题,发现抑郁的根源与诱因,以及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与抑郁的联系,从而认识到某一时刻或某一阶段的消极、极端情绪都只是暂时的,而不是永久的。

B、与旧信念做斗争。

设置一些场景,帮孩子做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练习,让孩子认清不合理信念的“真面目”,并且以现实的、理性的常识和合乎逻辑的思维彻底推翻旧信念。

场景:小丽每天放学后都同我结伴回家,但是,她从上周开始突然让一位同学告诉我,她以后不和我一起回家了。

  • 旧信念:我一定做错了什么,是我什么地方做的不好吗?不然,她为什么突然不喜欢我了。

结果:这件事让我感到很抑郁,以后一定没有人愿意同我做朋友了。

  • 新信念:她一定遇到了什么事情,所以不能同我一起结伴回家了,我得赶紧打个电话问问她。

结果:小丽交了一个男朋友,放学后想和男朋友一起走路回家,但又不好意思跟我讲,所以才找同学帮忙。了解了原因,我释然了,内心感觉很轻松。

通过类似于上面这个场景的练习,孩子慢慢就会认识到不合理信念与抑郁的关系,正确看待事件,得出事情是暂时的、个别的、可以改变的等合理信念,以及问题是对方的等等合理归因。

(4)帮孩子找一个可以倾诉的人。

在孩子的身边,一定有这么一个或几个孩子非常依赖与欣赏的人,这个人可以是孩子的爷爷奶奶等亲人,也可以是孩子特别要好的朋友,帮孩子找到这个人,相信这个人很乐意提供帮助,然后,让他同孩子进行深入的交流。

贴心坦诚的交流有两大好处,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在谈心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发现抑郁的根源所在。另一方面这个倾听者还可以适时地提供一些建议、帮助与方法,为孩子提供情绪支持。

(5)让孩子做一些有意义和能让自己放松下来的事情。

一年前,记得我的心理学培训老师曾在课上说过这样一句话:

“如果孩子只是轻度抑郁,就不必太过担心,只需要充足的阳光、适度的运动,以及一份可口的甜食,就可以很快得到缓解。”

告诉孩子,虽然他现在的状态很差,学习成绩也下降得厉害,但是,他依然拥有享受生活的权利,除了学习,他可以听喜欢的音乐,读喜欢的课外书,看喜欢的电影,做喜欢的运动,也可以泡一个舒服的热水澡。人生不只一种色彩,除了责任,我们都需要适当的放松,一个人只有拥有了愉快的心情,才能有足够的力量顺利地做好其他事情。

综上所述,如果发现孩子出现了抑郁情绪,一定要及时识别并提供帮助,可以用记情绪日记、帮孩子正视心理状态、改变消极信念、找人倾诉、做有意义的事情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战胜抑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出现了重度抑郁,父母就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去专业的心理治疗机构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

我是@百合妈妈读心理,育儿达人,多平台签约作者,我只写有温度的育儿文章,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转发、赞赏!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