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潜伏期最长24天?华西专家:这道“防线”可阻病毒,千万要护好

文 / 四川名医
2020-02-11 16:25

截至2月9日24时,据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5982例(其中重症病例6484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3281例,累计死亡病例908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0171例(湖北核减87例,江西、甘肃各核减1例),现有疑似病例23589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99487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87518人。(来源:央视新闻)

疫情数据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拐点还需等待。

2月9日,由钟南山院士领衔的一篇名为《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论文,在医学类预印本杂志medRxiv上发表。钟南山院士联合国内多位专家,对1099例(截至1月29日)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了回顾性研究。这是迄今为止关于新冠肺炎的最大规模病例样本分析。

研究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中早期仅有43.8%的人有发热症状,然而住院后发热比例上升至87.9%。新冠肺炎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最长可达24天。相比非严重患者,重症患者本身存在其他疾病的几率要大得多。

2月10日,据该论文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的关伟杰所言:文中披露的“潜伏期最长为24天”虽是个例,但截止(2月11日)发稿时,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暂无特效药。在病毒防控和治疗中,自身免疫力也是重要的“抵御武器”。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邱昌建教授在录制四川名医推出的“战疫‘名医说’”中提出:

“当下,若我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素质,可能帮助我们抵抗期维持得更长,使免疫力作用时间更长。

因为免疫力不仅跟我们的身体状态相关,也跟我们的情绪状态密切相关。

来!手机前还在焦虑疫情的您,请跟着华西医院一级心理卫生专家邱昌建教授来学习如何调整好心理状态更好地应对疫情,学完了别忘了转发给您的亲戚朋友同事们一起来“抗焦虑”!

01

不要虚~

正确认识和接受这“三大变化”

“疫情的出现对我们的情绪、身体乃至于行为都有很大的影响。这在我们心理学上是正常的,是正常人对非寻常事件的一个心理反应。

疫情势必带来这三方面变化:

☆ 情绪反应

这是最直接的反应。

大多数人可能会出现一些紧张、担心、恐惧,以及害怕自己会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担忧心理;

也有人会出现愤怒,责备、埋怨吃野味者的情绪;

物资准备不充分、与正常生活秩序隔离产生的现实焦虑,甚至可能出现一些情绪愤怒、言语攻击的现象;

时间一长,可能出现悲观绝望,甚至抑郁等严重影响。

☆ 身体反应

特殊时期,身体可能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食欲改变、乃至睡眠问题等。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长期不外出,生活规律、饮食规律得不到调整的话,就可能出现食欲、睡眠等问题,进而造成血压血糖波动。

☆ 行为改变

生活状态从充实到清闲,缺少内容填充后,可能会闲得无聊,出现吸烟、饮酒量增加网络成瘾、手机依赖等行为改变……

这些在特定情况下所出现的情绪、身体、行为的一些改变,还会因为个体实际差异(经济、职业等)有所不同,但在一定程度上它都是正常的,是特殊事件引发的正常改变

02

五点建议远离“疫期焦虑”

华西医院已开通心理援助热线

树立信心,做好“持久战”心理准备

首先我们树立必然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信心,并做好“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多做开心之事,适度娱乐,积极思维,自我肯定。

规律生活,制定充实的“宅家计划”

稳定的生活秩序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基本保证。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基本要求,少出门,能不聚会就不聚会。大家要科学制定“宅家计划”,维持正常的生活节奏,让生活充实而有规律

特别是家长要对孩子的家庭生活进行合理安排:学习计划外,可以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家庭锻炼来丰富孩子的业余;对孩子的手机玩乐时间进行严格限制,让手机的使用更合理、可控,尽量避免孩子产生手机依赖症。

别“刷”手机成瘾,疫期后“戒瘾难”

特殊期间,手机是很多人获取疫情消息的重要途径,而五花八门的信息轰炸是带来恐慌心理的源泉。我们要具有筛选、筛查、识别的一些能力——权威、专业、政府性的平台是不二选择!

值得提醒的是,宅在家中别持续刷“疫”情;手机也只是工具,在特殊时期也要合理使用。

尤其受疫情影响不能如期开学的学生群体,活动受到限制,旺盛精力无处发泄,长期“刷”手机很容易导致成瘾,疫情一过,改善起来会有较大的难度。

“云聚会”建立互助支持系统

亲密友好的互助氛围,既能化解紧张情绪,也能提高心理免疫能力。

我们可以通过微信、通过电话,或通过短消息互相支持,来自亲人、朋友的支撑、帮助在此时是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

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如果生活和工作严重受到疫情的影响,比如——感到过度的恐慌和紧张时、对生活工作失去信心和兴趣以及饮食和睡眠习惯日益恶化时、生活能力和工作效率明显受损时……

建议尽快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

目前,华西医院专门成立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心理干预工作组—

心理援助热线电话:028-85422114

开放时间:每天9:00~21:00

邱昌建教授还指出,这三类人群更要注意情绪的疏导:

√ 医护人员

疫情发生后,医护人员承受着巨大压力。邱昌建教授提醒医护人员要注意舒缓情绪,做到劳逸结合;医务人员的家属给予理解支持,做好他们坚强的后盾。

√ 被隔离者

要树立积极健康心态,可适当地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增强自己对抗病毒的信心。

√ 确诊者

相信医生,积极与医生配合。稳定好自己的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与良好的营养状态,充分发挥、调用自己的机能储备,加上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才能更好地激发出自己潜在的免疫功能,成为最终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人。

成都商报四川名医联动川内权威医学专家,发起了“战‘疫’——健康生活行动”,将围绕防控疫情制定系列攻略,帮助公众在防控疫情中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从而受益终身。

自昨日,首位响应“战‘疫’——健康生活行动”的联盟专家宗志勇教授亮相后,邱昌建教授也带来了心理卫生方面的权威科普,赶快点击视频听听他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