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患者家属眼中的“病好了”,进一步造成了疾病的“难治性”

文 / 精神科的多巴胺
2019-12-26 00:09

精神疾病的治疗是需要一定疗程的,虽然症状控制了,但仍然需要服药来巩固疗效和预防复发,但有时医生这般苦口婆心的解释反而会被家属或者患者误认为是医生别有用心,因为在他们看来症状没了即病好了,为什么还需要吃药呢?

“症状控制了,是病好了”

在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家属在患者症状控制后,就自认为他们病好了,认为少吃一次或漏服一次药物是没关系的,对患者服药监管的警惕性明显降低,这是导致精神疾病反复发作、难以控制的重要原因。

像我们曾在《精分患者妄想、幻觉症状缓解,为何不愿与父母多交流?》一文中也有所提及,部分家属见患者妄想、幻觉等阳性症状缓解了认为患者病好了,把如社交退缩、意志缺乏、逃避、自发性缺失、快感缺乏、言语贫乏和行为迟钝等阴性症状误认为是正常现象。殊不知这种看似正常的现象背后正潜伏着危险的信号。相关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最终的功能结局和预后多取决于阴性症状。

“我没有病,为什么要吃药?”

也有部分患者听到患者说自己没有病,就心软放纵患者不吃药,结果病情复发加重,甚至转变为难治性精神病患者。其实,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这样的问题“我没有病,为什么要吃药?”,这种症状是缺乏自知力的表现。

自知力是一个精神科的术语,表示一个病人对自己疾病认识的能力。急性期或者恢复不全的病人往往存在着缺乏自知力的问题,而一个精神分裂症的病人能认识到自己有病,以前哪些行为和想法、感受是疾病的表现,是疾病恢复良好的表现。

患者自认为的“病好了”,并不是真的好了,反而很大程度上是他真的病了,特别是以前肯好好吃药的患者,突然说自己没病不肯吃了,那么这很可能是复发的表现,赶紧送医院吧。

症状得到了控制,为什么还不能停药呢?

事实上,精神疾病是一组慢性、复杂的难治性疾病,治疗是一个持续、漫长的过程,不能因为症状得到稳定控制就擅自停药或减少药量,在通过多项的临床研究发现,精神疾病患者停药2年内的复发率大于90%,并且精神疾病每复发一次,都会给患者大脑造成更大的损伤。

所以精神疾病患者切记不可擅自减少服药量或者停药,如果有需求,应咨询主诊医生,并将最近的病情进展告知主诊医生,由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调整用药方案。如果患者已经发展成为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在药物治疗基本无效的情况下,推荐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外科微创手术为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途径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外科微创手术为难治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了另一种有效的治疗途径。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通过神经调控的方式调节患者大脑边缘系统情感环路中异常的神经核团和递质分泌,从而控制多样化、复杂的精神症状,对暴躁易怒、无故伤人毁物、幻觉妄想等症状效果明显,还能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自主配合治疗。

术后患者重新恢复正常人的本性和情感,精神症状得到控制或消除,同时能与周围人群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且语言清晰、思维逻辑清楚,并逐渐回归到正常人的社会生活,完成学习、工作等基本的社会功能。

由于第五代脑立体定向技术采用的是微创技术,因此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伤口不易感染且恢复快,另外手术远离大脑重要的功能区和智能区,因此术后不会给患者造成其他影响。对于大量服用药物的患者,术后能提高患者药物敏感度,逐渐减少服药量直至停药,一定程度上规避了因大量服用药物而带来副作用的影响。

总而言之,精神疾病的治疗,不可凭着自己的心情想治就治,病情如果发展得较为严重,患者甚至会完全丧失社会能力,生活质量严重下降,一旦确诊精神疾病,应严谨对待,谨遵医嘱对症科学治疗。